縫制機械行業:用信息化拉動工業化
- 企業的信息化是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以信息資源優勢推動企業綜合實力的提升。在縫制設備企業,就是將管理技術和制造技術相結合,實現產品設計制造和企業管理的現代化、生產過程控制的自動化、制造裝備的數字化、咨詢服務的網絡化,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提高企業綜合管理水平。
雖然目前我國縫制設備企業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但許多企業早已開始積極探求應對全球化、信息化風暴的方法了。
制造工業由于其地位的重要性,使其成為我國較早實施企業信息化的行業之一。在信息化創建過程中,不少企業加大了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努力追求信息需求的多樣化,在內容和樣式等方面尋求新意,做出了許多有益探索。以浙江臺州地區的縫制設備骨干企業為例,中捷公司的生產線自動控制系統國內獨一無二,杰克公司投資900多萬元建立起完整的SAPERP系統,寶石公司實現了產品從規劃、設計到生產、檢驗,直到服務整個生命周期的數據計算機管理……
以ERP為主要內容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在一些企業也逐步得到推廣。2005年12月19日,中捷股份ERP項目動員會議暨項目組成立。該項目組的成立意味著中捷的信息化建設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通過ERP項目的實施,公司進一步實現了企業管理的規范化、高效化、系統化和集成化。
信息化建設應是建設全面的信息化,包括對經銷商、供應商及其他戰略合作伙伴的信息化輻射。利用網絡信息平臺,開拓產品購銷市場,實行供應鏈管理,即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全面規劃配置企業之間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并進行計劃、協調與控制,其目標是尋求供、產、銷企業以及客戶間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最大程度減少內耗和浪費,實現供應鏈整體效率的最優化。
2006年是中國縫制行業的“信息化建設年”,只有建立起相應的運行機制和與之相適應的組織結構,堅持不懈地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業,做到管理信息化和制造信息化并重,才能確保信息化知識的普及和信息化設備技術的成功應用,最終走上“用信息化拉動工業化”的新型工業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