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扎堆” 價格疲軟
隨著近年來國內外市場對繡花面料需求的增加,我縣各地的大大小小的繡花廠和繡花家庭作坊不斷涌現,只要在輕紡城里逛一逛,各種面料、各種繡法、各種紋 樣的繡花面料看得人眼花繚亂。電腦繡花機在我縣的“扎堆”現象,已經造成繡花產品價格疲軟,競爭加劇。
去年應該說是繡花面料風光的一年,產品利潤空間大。而今年,由于同質產品競爭激烈,繡花面料風頭銳減。安昌一家生產企業共有6臺繡花機,原先一直處于滿負荷運作,而今年開始,就做做停停,業務量明顯不足。不僅小規模的企業如此,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大企業形勢也不容樂觀,據湖塘一家較大規模的繡花廠廠長透露,去年的金片繡,一臺繡花機一天的利潤達到500元,今年年初跌到200元,目前只有70元,加上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利潤空間已經相當狹小。由于去年形勢好,原來廠里的繡花機已經從200臺增加到現在的387臺。在利潤微薄的情況下,為了留住熟練工人,每天還是正常開工,可以說是硬著頭皮在做,希望能挺過這個低谷。
繡花產業的興起,是生產布料的紡織企業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的一種選擇,面料如果賣5元/米,繡上花樣以后價格就能達到10元/米甚至更高。可觀的利潤空間刺激了生產商,但市場有它的自然規律,產量激增必然造成供大于求,從而導致價格下跌。據悉,在這種形勢下,現在還有一些小企業在盲目增加繡花機。
一臺金片繡花機的價格為10萬元,普通繡花機為6萬元甚至更低,按照去年的勢頭,收回成本只需1-2年,這是導致企業大量涌入繡花產業的主要誘因。
繡花機產量接近全國一半的諸暨市,到2005年為止有120多家繡花機生產企業,機器直接供應紹興、蕭山等周邊紡織業發達地區,但絕大多數繡花機和國外先進繡花機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這就直接導致了繡花面料中低檔產品的過剩。購買繡花機的中小企業應盡量避免低檔次機器的購買,生產繡花面料應注重產品品質和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