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沿海向內陸 服裝產業正在梯度轉移
- 根據中國服裝協會提供的數據資料顯示,內陸發展速度較沿海地區發展迅速——
1996年至2002年是中國服裝產業的快速增長時期。六年間產量年均增進達到16.44%,中部五省中只有安徽增長的相對緩慢,只有0.33%,而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增速都在24%以上,江西年均增速達到36.21%,湖北省在中西部居領先地位,服裝產業規模已經緊跟東部之后,服裝產量已經接近10億件;產量已經超過了上海,在全國居第六位。
2005年中國服裝產業發展迅速,高速增長態勢較為突出的是黑龍江、河南、廣西、江西和四川,增幅分別達到88.0%、51.4%、47.2%、32.6%和29.3%,高于全國平均增速的2倍到5.5倍。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服裝生產大省還有湖南、山東、遼寧、湖北、安徽和江蘇,增幅分別達到27.1%、27.0%、25.4%、22.9%、21.5%和21.4%。(見附表)
今年上半年,河南增速達22.4%,江西今年1-5月份增長40.46%,重慶增長逾過50%以上,而江蘇、浙江、廣東的增長速度低于國內平均速度。在中國服裝協會3月份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服裝產業正在由沿海向內陸梯度轉移。
那么,是什么推動了我國服裝產業的梯度轉移的呢?
影響梯度轉移的眾因素
沿海地區的生產要素緊缺是導致梯度轉移的主要原因。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東部地區的土地、電、勞動力等供應不足,嚴重影響到了服裝產業的生產進程。
據有關部門數據顯示,廣東省目前人均耕地僅有0.55畝,不少地區已面臨有項目、無土地可用的局面。例如,我國重要的服裝產地虎門鎮,除了必要的生態用地和農用地外,可用土地不多,因此,政府提出了“創新發展”的思路,設想將一些服裝產業等技術含量不很高的產業用地置換出來用于發展高新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業。浙江省的溫州市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溫州的產業結構要轉型,要從服裝產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電子、機械等高科技產業轉化。“溫州的土地資源非常緊缺,目前在溫州,服裝企業用地政府堅決不批。于是這些服裝企業開始向江西、安徽等地轉移”,溫州服裝商會秘書長汪家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