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專家眼中的李寧戰略
- 營銷管理的成功案例進入世界著名商學院的教材,成為商界學子精英課堂激烈研討的話題,對近年來飛速發展的中國IT公司、家電企業來說已經不是什么新聞了,但對體育職業化、市場化程度大大滯后于歐美的中國來說,本土的李寧體育用品公司吸引哈佛商學院的注意并專門搜集原始數據,撰寫案例分析報告不能不說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只對案例進行客觀描述,將思考的空間留給學生是商學院啟迪性、開放性教學的特色,但這并不妨礙報告的兩位作者之一,哈佛商學院副教授盧克·沃休(LucR. Wathieu)先生形成并對本報記者闡述自己對李寧公司經營戰略的觀點。
水墨畫、中國功夫,產品設計推廣演繹東方元素與耐克和阿迪達斯不同,“李寧”絕對是“中國的”,這決定了其品牌建構的國際視野中必須體現鮮明的“東方元素”本色,這是一個富有開放精神的本土企業必須具備的文化基因。用盧克·沃休的話來說,全球化的時代,只有充分開發利用自己特色的傳統文化參與到國際競爭中來,才能找到立足的根本,“放棄或不重視這一點,絕對是個錯誤”。產品設計和推廣方面,李寧公司正是在不斷演繹“東方元素”:借助水墨畫的意象詮釋穿上李寧鞋的奔跑速度、利用籃球運動員中國功夫的出手不凡來襯托穿上李寧籃球鞋后的爆發力、牽手具有東方氣質的NBA球員達蒙·瓊斯營造別樣于歐美的運動激情……
“‘花木蘭’是地道的東方傳奇,但迪斯尼公司以精妙的演繹創造了屬于它自己的西方現代商業神話。”在贊賞李寧公司注重挖掘傳統文化的同時,盧克·沃休先生在報告中提到美國公司“出擊中國文化資源”而大獲成功的先例。他告訴記者,在日本經濟起飛的時代,“它設計的風格、它的文化也曾流行世界,在全球目光投向中國的今天,這樣的故事將會重新上演”。所以,李寧公司“演繹東方”是富有戰略眼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