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小區”人人爭當老板
- 2005年底,西安市個體經營戶、私營企業數量已達24.67萬家。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549.95億元,占全市GDP總量的43.2%。
這組數字意味著,數十萬“草根老板”經營下的中小企業已成為城市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現在,24.67萬家中小企業猶如上萬個“黃浦技校”,培養了無數個“草根老板”。
劉寨村28家小企業固定資產已過億
產業集群是催生小企業的有效途徑,西安市臨潼區新豐街道辦事處劉寨村就是遠近聞名的縫紉機零部件加工專業村。
劉寨村村民原來都以務農為生,1998年,西安市豐源縫制設備有限公司組織了劉寨村村民到浙江學習,回來后,由豐源公司提供機器、資金、技術,劉寨村逐漸成了“縫紉機零部件加工基地”,還成立了專門的“縫紉機小區”。目前,由農民辦的縫紉機零件加工小企業已有28家,現有固定資產上億元。李爭力就是其中一個,通過零部件加工,他實現了“老板夢”,擁有資產近百萬。
同時,圍繞陜西鼓風機廠,代王村農民辦起鼓風機配件和小鼓風機生產企業46家,安排農民工1147人,下崗職工53人,去年上交稅金253萬元。依托第五砂輪廠,附近農民也興辦小型配套企業,涌現出金剛石磨料磨具廠、驪山硅碳棒廠等小企業。企業發展,農民增收,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