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修改童襪定義
- 據專門從事美國海關法業務的美國修博國際律師事務所上海代表處李新宇律師介紹,9月5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公布了對童襪(babysocks&booties)定義修改所造成影響的評估報告(公眾版)。美國貿易代表(USTR)今年5月26日致函國際貿易委員會,要求后者評估修改童襪定義的以下兩種建議對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童襪、美國此類產品進口總量、以及對美國童襪生產廠家可能造成的影響:
(童襪)定義(修改)建議之一:
就(美國協調關稅表)6111稅目而言:兒童腳套(booties)是指沒有用粘、縫或其他方法將外绱足底部分(纖維)(appliedsole)與足面部分(纖維)(upper)固定的針織或鉤編的足部覆蓋物。這些產品由于帶有諸如響鈴一類體積較大的裝飾物使之無法穿在鞋靴之內。
(童襪)定義(修改)建議之二:
就(美國協調關稅表)6111稅目而言:兒童腳套(booties)是指沒有用粘、縫或其他方法將外绱足底部分(纖維)(appliedsole)與足面部分(纖維)(upper)固定的針織或鉤編的足部覆蓋物。這些產品帶有諸如響鈴、花邊、貼花等裝飾物或(具有)防滑或防踢(傷)性。
關于這一問題的詳細背景,請參考本網站今年6月8日和13日的報道《美國就中國童襪定義修改問題進行調查應該是利好消息》以及《美國童襪(babysocks&booties)定義修改草案》。
國際貿易委員會的這一報告分析了中國產品因上述童襪定義修改而不受332/432/632類配額限制之事可能帶來的后果。報告指出,第一種修改建議對從中國進口的童襪量、美國此類產品進口總量、以及對美國童襪生產廠家可能造成的影響或許是微乎其微的。委員會沒有發現美國國內生產這類產品的證據,美國的童襪進口商也聲稱這類產品只占其童襪產品的一小部分。
不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認為上述第二種修改建議對從中國進口的童襪量、美國此類產品進口總量、以及對美國童襪生產廠家會帶來影響。報告指出,盡管配額使用率低,紡配對2006年度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童襪仍具有破壞性影響。一些美國進口商的中國供貨商沒有分配到足夠的配額。據報道,許多最大的美國進口商要么已在今年初配額價格最高時購買了配額,要么轉向成本更高的供貨商訂貨。委員會的報告指出,有證據表明因配額增加的成本2006年下半年起會更明顯地被轉嫁給美國零售商,因此,將第二種修改建議涵蓋的產品免除配額可能導致進口價格降低以及進口總量增加。
此外,雖然這類產品只占美國國內生產童襪產品的一小部分(約10%),但它們大部分都與其他品種的童襪搭配組合賣給了零售業者。因而,美國產該類童襪國內銷售量的下降也很有可能影響到其他品種童襪的銷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