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標執行 青島多數中低檔服裝未落實
- 新國標將紡織品分為A、B、C三類,分別指嬰幼兒用紡織品、直接接觸皮膚紡織品、非直接接觸皮膚紡織品,并對服裝的色牢度、甲醛含量、染料、氣味、pH值等5項健康安全指標作出了詳細規定,標準實施后生產的符合該規范的服裝,要標明“GB18401-2003”的標志。
在青島市多家服裝商場及專賣店看到,多數中低檔服裝都沒有按新國標要求標注產品安全類別,標簽上都沒有“A、B、C(類)及GB18401-2003”標志。
在青島一家大型商場,執法人員看到貨架上正在銷售的夏裝的標簽上,都只有商標名、面料成分比例、洗滌說明等簡單內容,而沒有標明其技術安全類別。執法人員問其服裝為何沒有安全標志時,服務員說:“服裝肯定是安全的,我們是正規廠家!”
在臺東、即墨路等多家服裝店,執法人員看到大量低價促銷的服裝產品同樣沒有任何安全類別標志,部分廠家和商家打“擦邊球”,銷售不符合標準要求的服裝產品。對于沒有安全標志的服裝,商家的解釋是,沒有安全標志的產品是庫存產品,都是2005年以前生產的積壓產品。執法人員根據這類服裝標簽上的貨號進行查詢,卻發現大部分服裝是去年和今年生產的。即使一些品牌服裝店,其銷售的服裝上也存在沒有安全標志,或者標志不全的問題。
消費者不知服裝暗藏“殺手”
對于新國標,消費者也是知之甚少。8月22日,記者在青島市一家大型商場的服裝賣場看到,商場的服裝琳瑯滿目,消費者正在精挑細選。但是記者注意到,消費者關注的僅僅是服裝的價格和款式。王小姐是位時尚的女士,但是當記者提起新國標時,她還是一臉的迷茫:“服裝分類別,還有安全標志?怪不得我看到有的服裝上標注‘A’、‘B’呢!”中老年消費者對此更是一無所知。
市纖檢所有關專業人士介紹,紡織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會使用多種染料、助劑等化學原料,這些化學原料或多或少含有對人體健康不利的化學成分,而有害物質的含量一旦超標,就有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
據執法人員介紹,從今年1月1日起,所有未執行新國標的服裝都不得上市銷售。無安全標志的服裝在穿著或使用過程中存在著安全隱患:一是織物上的游離甲醛會引起頭痛、身體軟弱無力、皮炎等癥狀;二是偶氮染料在印染合成過程中所剩余的某些芳香胺中間體,對人體具有致癌作用;三是紡織品中可能殘留重金屬汞、鎳、鉻、鉛以及砷等,重金屬含量過高,不僅會減弱人的免疫功能,還會引起慢性中毒,傷害人的中樞神經。
成本上漲企業逃避新國標
新國標的目的在于加快紡織服裝企業與國際接軌,提高紡織服裝的健康安全性。但是為什么引不起服裝生產企業、經銷商和消費者重視呢?據悉,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企業成本上漲,影響新國標的執行;二是消費者對服裝安全的重視性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