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紡織業主再次要求對中國紡織品實施貿易保護措施
- 秘魯全國工業協會、利馬商會和全國紡織業主聯合會12日再次向秘國家競爭和知識產權保護署提出申請,要求立即對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和服裝進行調查,并實施貿易保護措施。
7月7日和13日,秘全國紡織業主聯合會和全國工業協會分別提出過類似申請,但秘國家競爭和知識產權保護署一直未就此事作出答復。
秘全國工業協會紡織品委員會主席穆法雷奇指出,今年1月至8月,秘魯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和服裝達到5062噸,比2004年同期增加了近23倍。中國商品在所有進口的紡織品和服裝中占的比例也由2004年的6%飛漲到72%。照此發展勢頭,今年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和服裝將超過7900噸。
穆法雷奇表示,由于存在明顯的價格優勢,中國的紡織品和服裝被大量進口,這對當地的中小紡織品企業的生存構成了一定的威脅。據對該國400家紡織品企業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今年1月到4月,上述企業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8.3%。
穆法雷奇提醒說,企業利潤下降會導致大量裁員,而使失業率上升,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目前,紡織和服裝行業為該國提供60萬直接或間接就業。他說,現在能做的就是盡快對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和服裝實施臨時貿易保護措施,以減輕對當地紡織工業的沖擊。
按照程序,一旦秘國家競爭和知識產權保護署接受申請,將有3個月的期限展開相應調查并作出最終裁決。截至記者發稿時,該部門尚未就此事發表評論。
秘魯是對中國商品采取貿易保護和反傾銷措施最多的國家之一。2003年12月,秘魯政府對中國106種紡織品和服裝實施為期200天的臨時特別保護措施,中方因此蒙受了3000萬到4000萬美元的經濟損失。(記者趙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