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產業 區域展彌補會展需求
9月1日,以“共通、共享、共贏”為主題的今年國內規模最大的縫制設備展覽會——2006華南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SCISMA)在廣州隆重舉行。這是協會宣布CISMA(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舉辦周期調整之后區域展的首發之舉,有關CISMA的話題再次成為人們談論的熱點。
2005年之后,CISMA的舉辦周期改為兩年一屆,逢單年在上海舉辦。而沒有C1SMA的2006年,對縫制設備生產企業來說,好像缺少了一點什么。
記得CISMA2005的規模達到80500平方米,占據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全部展館,但仍有一百余家企業望展興嘆,近70%企業申報的層位面積受到不同程度壓縮。市場供需矛盾突出,對一些中小企業及新興企業來說,情況更是格外明顯。在他們眼里,CISMA這樣大規模的國際性展會是企業開拓市場、塑造形象、走出國門的一個重要舞臺。一家發展勢頭迅猛的中小企業的老總告訴記者,他們每年都會參加一些大大小小的展會,可是CISMA是他們最為期待的,這是他們開拓國內外市場的一個窗口,每次參加完展會,他們都會接到國內外許多訂單。可以說ClSMA見證了他們的成長,特別是見證了從展會上起步、目前已在行業中舉足輕重的那些國產品牌發展、壯大的歷程。CISMA為提高中國縫制行業在國際上的地位做出了巨大貢獻。
正如上工申貝集團董事長張敏所言,作為一個有吸引力和影響力的展會品牌,CISMA已經載人國際縫制機械發展的史冊。集國際性、專業性和成長性于一體是其魅力之所在。其本身是“國內市場國際化、國際競爭本土化”的充分表現。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的同仁們十分珍惜ClSMA這個經過近20年錘煉而培育起來的、有著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展會品牌,把它當作行業共同的財富。
那么,中縫協為何在這樣的形勢下做出調整CISMA舉辦周期的重大舉措呢?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何燁指出,這是協會在進行全面調研后、經過周密考慮做出的決定。由于近幾年展會增長速度加快,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普遍感到從精力上、參展成本上以及新產品開發速度上都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同時CISMA在國內外的地位已基本鞏固,而目前行業結構調整的任務還很艱巨,企業需要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和成本來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尖產品。協會在把握行業大局、了解行業發展需求、順應行業發展的趨勢之下,經過全面考慮做出了調整周期的決定。在不舉辦CISMA的雙年里,區域展將充當縫制設備專業展會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