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企業要借“貼牌”創品牌
- “與意大利談生意的同時,更要取經。通過學習,我們最終要的是創立自己的品牌。”在昨日召開的江蘇意大利經貿洽談會上,與意大利服裝企業洽談的江蘇企業紛紛表示。在發展路徑上,意大利也曾為法國品牌做加工,這一點讓江蘇企業思考,能不能像意大利一樣,用貼牌加工作為起點,最終成就自己的世界知名品牌。
意大利企業想找貼牌工廠
在總理普羅迪的率領下,意大利300家企業組成的經貿代表團參加了昨日的經貿洽談會,其中不乏紡織服裝企業。昨天,記者特意跟蹤了一家意大利服裝企業的洽談情況。
意大利企業VUIPINARI是一家成立于1939年的企業,這次來中國,主要是希望尋找到工廠生產他們的品牌,同時打進中國市場。“我們有7條生產線,有7位設計師,7種不同的風格。”該企業負責人VUIPINARI女士簡單概括自己的企業規模。整個上午,VUIPINARI女士的洽談桌就沒空過,她與8家江蘇企業進行了洽談。
對于這8家企業,VUIP鄄INARI女士評價說,除了2家與自己公司無法對接以外,其余6家交流以后發覺“他們都很專業”,特別是其中2家,既有工廠、在中國各個大城市又有銷售的企業,與自己的意向不謀而合。另外2家做原料的企業,她也可以考慮采購。
江蘇企業求合作是為“取經”
“不是為了擴大規模,我們的規模已經比較大了。我們是希望能找到合作者,提高生產工藝。”江蘇華強紡織公司是生產紗線、織布等原材料的企業。其負責人表示,他們此行的目的是想找到合作者共同生產。當VUIPINARI女士問到,是不是想有更多資金投入擴大規模時,他們表示,規模已經比較大了,生產設備是從意大利引進的,現在更多是為了在生產工藝上“取經”。
“貼牌”之后本土“創牌”多起來
這8家江蘇企業,其中有2家是生產原材料的,其余6家均生產成衣,雖然是沖著貼牌加工業務而來,但記者問及他們有沒有自創品牌,其中有5家都回答“有”。“我們可以生產他們的品牌,當然我們也有自己的品牌,現在在北京、上海各大商場有所銷售。”江蘇奔仙絲綢服裝有限公司孫正景并沒有把“貼牌”與“自主品牌”對立起來看。他認為,“創立自己的品牌,需要大量資金、精力,對人才要求也很高,自主品牌成長起來很不容易。”南京歐豪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劍表示,雖然困難很多,以前做“貼牌”的企業逐漸有實力了,也都會考慮創立自己的品牌,并且現在成功的例子也逐漸多了起來。
江蘇企業能否復制意大利的路
雖然VUIPINARI女士表示,她這家企業自一開始,就創立了自己的品牌,但在歷史上意大利也曾給法國品牌加工。早年的意大利時裝與法國相比也有很大差距,但重要的是,它以品質著稱,從給法國品牌做加工開始,逐步跟上世界潮流,最終將意大利時裝推向世界,成為“加工基礎帶動設計領先”的一個實證。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有關人士表示,與早年的意大利相仿,中國服裝業目前的比較優勢就在加工制造。但能夠復制這條道路,關鍵在于本土企業能否在“貼牌”的階段練好功力,并花費心血培植自己的品牌。如果安于現狀,只憑成本優勢,那肯定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