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博會如何走國際路
- 昨日下午,為期四天的中博會落下帷幕。
第三屆中博會組委會秘書長、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林英在成果發布會上說:“短短四天,卻成果豐碩,達到了預期目標。”
據悉,此次中博會共吸引50多個國家和地區21萬人次到場,參展企業3970家。 不過他說,依照國際慣例就沒有公布具體的成交額。
1、國際化盛會
經國務院批準,從本屆起“中國中小企業博覽會”正式更名為“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林英說,此次中博會的成果之一就是樹立了中博會的國際性形象。
他說,此次中博會與有“世界中小企業王國”美譽之稱的意大利共同舉辦,吸引了世界大量中小企業前來參會。統計顯示,第三屆中博會參展企業達3970家,其中境外參展企業948家,占全部參展企業的23.8%;設展位5110個,其中境外企業展位1094個,占全部展位的21.4%。境外參展企業數和企業展位數均雙雙超過國際展20%的標準。
參展企業除主賓國意大利外,還有18個國家和地區組團參展,比第二屆只有主賓國法國企業參展擴大了國際范圍。展會期間,共吸引了來自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21萬人次到場參觀、洽談、采購,包括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一大批參加過前兩屆中博會的跨國零售集團、國內外大型商貿流通企業。
而意大利方面更派出了強大陣容前來參展參會,共組織了714家企業前來參展,參展參會人數達1400多人,包括8位部長、12位大區政府代表,據悉,這在意大利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另外,廣東省政府也借第三屆中博會舉辦之機,與意大利工業家聯合會簽署了關于加強中小企業合作諒解備忘錄,就加強雙方中小企業交流與合作確定了原則要求。
林英說,此次中博專門設置的4000平方米的商貿洽談區尤為引人注目。
他說,洽談區為有合作意向的350家意大利企業和1000多家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面對面的一對一交流洽談機會。他說,洽談會當天場面異常火爆,一對一的交流超過5000人次,超過了意大利普羅迪總理在開幕式上作出的4000人次的預測。
廣東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助理巡視員黃立人說,“一對一”是本次對口洽談會的基本模式,展會現場,布置了300多張洽談桌,每一家意大利參會企業有一張固定的洽談桌,每張洽談桌都配了一位意大利語翻譯和漢語翻譯。籌辦會根據中方企業的報名意向,按一對一的方式分不同時間安排會談。
黃立人說,此次機會十分難得。“以往是政府掏錢帶企業去國外取經,這次卻是別人找上門來談合作。”她說,如何創品牌是制約中國企業升級的一個瓶頸,“我們能夠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卻沒有前期研發和后期渠道推廣的經驗,整個產業鏈條上,不少中國企業只能從生產環節獲取不足10%的低額利潤。”而此次,在品牌樹立推廣上頗有心得的意大利企業來華推介,“我們的企業應該從中找到經驗”。
3、重后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