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業走向市場創新通路升級
- 由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與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共同主辦的“市場創新通路升級”中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高峰論壇,近日在南京舉行。
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會長謝明、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楊紀朝、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長洲、無錫新世界國際紡織服裝城董事長黃偉、廣東虎門富民時裝城總經理孫俊才等來自政府、行業的高層人士及專業市場經營者、重點紡織服裝企業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江蘇紡織服裝品牌經營與專業市場共同的發展趨勢,交流專業市場對品牌建設、品牌經營的作用和功能,并對企業如何借助專業市場大平臺經營紡織服裝品牌提出意見和建議,交流發展經驗。
紡織服裝專業批發市場,作為中國市場經濟中獨有的商業流通業態,經過二十年的高速發展,其現狀、特點及未來走向,正受到行業界和商業界高度關注。據國家信息中心05年調查數據顯示,每年在專業市場領域里發生的交易額達5879億元。今年是中國紡織業“十一·五”的開局之年,紡織服裝業面臨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戰略目標,重點關注專業市場如何服務于產業建設,如何優化產業區域布局,構筑產業鏈具非同尋常的意義。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紡織服裝專業批發市場作為終端銷售的一個主要渠道,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會退出歷史的舞臺,并且會向著良好的態勢發展,終將走向規模化、專業化、國際化!因此正確認識紡織服裝專業批發市場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對于服裝企業和批發行業的整體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
專家和市場經營者指出,大批的紡織服裝專業批發市場由從前簡陋的“地攤式”、“大棚式”服裝批發市場競相改造,這些“商廈式”的服裝批發市場在硬件上幾乎不亞于百貨商場,但在軟件環境方面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很多商廈式的批發市場仍采用攤位形式的經營,配套服務設施還比較缺乏;市場經營者的理念還停留在“地攤式”經營階段,還在走低價格競爭路線;市場中存在的售假違法行為不利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妨礙了誠實信用、合法經營的市場氛圍之營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自身的發展。
服裝批發市場要做大做強就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硬件升級——營造適合本批發市場的交易環境和市場形象特色;第二步,軟件升級——為商戶提供個性化、專業化服務,加強品牌孵化功能、渠道營銷功能,營造市場的營銷服務特色。現階段中國紡織服裝批發市場發展不整齊,處在各個發展階段的都有,而且在服裝流通上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紡織服裝批發業將走向何處?也許沒有固定的答案,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要以市場為導向,借助規范化的管理提升自身價值,走品牌化經營道路;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加強配套延伸和市場信息反映能力;堅持扶持培育具實力的代理商及經銷商,形成市場經營特色和品牌,這將是經久不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