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服裝產業亟待升級
報喜鳥當家人吳志澤多次向媒體陳述一個觀點:目前國內服裝行業進入門檻低,競爭激烈。這一現象在浙江、在溫州尤為明顯。2004年浙江服裝實現銷售收入約852 億元,產量、銷售收入、利潤、稅金和出口總額分別占全國同行業的20.85%、21.95 %、31.43 %和17.49 %。
這是一組令浙江人備感驕傲的數字,另一組數字則讓人擔憂:浙江服裝企業2004年總量達到3 萬家、規模以上的只有2423家、規模以下企業占91%.浙江服裝企業存在的數量大、規模小、發展層次低問題可見一斑,僅在杭州就集聚著1000余家女裝企業。
在溫州這一問題同樣明顯,整個地區2004年服裝生產企業數量達到2500家。
最大服裝企業報喜鳥只有30萬套男西裝生產能力,這與雅戈爾150 萬套的規模相去甚遠。至于其他服裝企業,生產規模就更難稱規模優勢。
眾多從家庭作坊發展起來的浙江服裝企業真正向雅戈爾、報喜鳥一樣創立了自有品牌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浙江服裝企業目前還處在貼牌加工的階段,更低層次的浙江企業則生產低端產品輸送到地攤、批發市場銷售。
即使是擁有自己品牌的高端企業目前也沒有完善的產業鏈。生產工藝從國外引進、高端機器從國外引進、高檔面料從國外引進,報喜鳥也不例外。吳志澤曾經說必須經歷OEM (貼牌)、ODM (設計加工)、OBM (直銷)三個階段。今天的報喜鳥還處于ODM ,正在給英國最大牌子年開發生產15萬套,只是單價是發展中國家最高的。
目前國際服裝巨頭已經全面進入中國服裝市場,依靠品牌占領中高端是其必然戰略。浙江服裝企業要想長久發展下去就必須要進行產業升級,創立品牌,完善產業鏈,擺脫為人待工的產業狀況。但讓數量眾多的浙江服裝企業進行產業升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已經成為浙江服裝企業在未來幾年內必須求解的一道難題。(孫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