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法國紡織客戶從我國又回流法國
- 根據法國《紡織報》消息,受紡織品配額取消影響的法國紡織業,雖然形勢依然嚴峻,但是出現了某些好轉跡象。
文章說,紡織品配額的取消對法國棉紡織業和毛紡織業的影響不同。法國棉紡織業受配額取消沖擊較大。2005年由于經銷商紛紛轉向從中國進口,而定貨商要求的價格又太低,以至法國棉紡企業無法維持正常生產,進而出現清產倒閉現象。如法國最大的生產精梳棉紗的棉紡企業Chenimenil集團,2005年至2006年間4家工廠關閉了2家;以及生產棉紗和粘膠紗的企業Demanjevelle的清產,結果導致法國棉紡織業產量逐年下降。如法國棉紡織業集中的Vosges地區(占全國生產總量的52%),2000年產量13.20萬噸;2002年10.04萬噸;2003年8.32萬噸。從今年起,由于市場對棉針織品和牛仔服的需求增加,尤其是棉制天鵝絨的重新流行,同時也因為對中國進口棉制產品的重新限制,法國棉紡織業開始出現起色。
法國毛紡織業受配額取消的影響出現晚了一年,主要原因是2004年至2005年間粗花呢的流行,刺激了法國毛紡織業的生產。從今年年初起,由于市場對毛服裝面料的需求下降,法國毛紡織業開始發現定單減少,并感到中國進口產品的威脅。如生產毛服裝面料的企業Hauterive(中等質量)和De Vaudricourt(高品質)已經發現顧客越來越少,定貨量越來越小。為了維持營業額,只得決定“象大家一樣”將2007年春夏的生產改為從中國和印度進口,在法國本土只保留少量高品質產品的生產。同時這兩家企業還認為,由于重新設置的配額限制的是中國的低檔產品,所以中國產品轉向了高檔,使他們感到來自中國高檔產品的競爭。
法國紡織業最擔心的是我國產品的競爭,但是也發現一些顧客又重新回到法國尋找更高品質和更有創意的產品,尤其是技術性紡織品。我國產品質量的不穩定,交貨時間常常不準時,以及堅持發貨前交款的作法與歐洲不同,也是顧客又返回法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