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加快紡織行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
山東省經貿委按照我委等十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快紡織行業結構調整意見促進產業升級若干意見的通知》(發改運行[2006]762號)文件精神,結合山東省紡織工業實際,提出了具體貫徹意見。
一、山東省紡織工業結構調整的主要任務
1、產品結構調整要擴大最終產品生產,提高產品附加值。一是按照“強化特色、壯大優勢、培育名牌、提高檔次、突破輔料、開拓市場”的思路,繼續加快服裝產業鏈的發展。二是發揮現有面料生產優勢,突破特寬幅染整制約,大力發展家紡類產品。三是拓展紡織品應用領域,大力發展產業用紡織品,培育紡織新的增長點。到2010年,使我省精、深加工產品比例提高到60%以上。
2、產業結構調整要突出優化棉紡織,做大做強毛紡織,發展提高印染后整理,擴大化纖差別化率。一是棉紡織業要以優化技術結構和產品結構為主線,積極推廣清梳聯、精梳機、自動絡筒機和新型織機等先進裝備,加快對現有落后棉紡織設備的改造,擴大非棉纖維使用,實現原料多元化,重點發展棉紡高支、精梳、無接頭紗和特種紗線,以及無梭布生產。二是毛紡織行業企業要圍繞“纖維應用多元化、生產工藝先進化、產品功能多樣化”,加快技術改造,改善裝備條件,搞好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發展生態環保、高支細薄、防皺免燙、防油防水防靜電等高檔呢絨面料。三是化纖及其制品行業要加快對現有優勢企業的改造和擴建,加強化纖仿真纖維的開發研究,重點開發功能性、差別化、復合型及高科技新型纖維。
3、區域結構調整要形成各具特色、比較優勢明顯的梯度產業格局。一是以青島為龍頭,把膠東半島建設成為面向日韓歐美發達國家、輻射全國、帶動全省現代化紡織服裝研發、生產、營銷基地。二是打造省內中西部地區紡織服裝加工與特色紡織產品產業帶。三是推進工業園區建設,提升現有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水平,擴大產業集群優勢,建立紡織名城,形成特色明顯、功能齊全的紡織工業基地,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二、結構調整的主要目標
到2010年,人均勞動生產效率提高60%以上;萬元產值(增加值)綜合能耗(能源消耗)下降20%,萬元產值耗水下降20%以上,萬元產值污水排放量降低20%;企業技術裝備水平有明顯提高,重點企業技術裝備80%以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其中40%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三、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