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傾銷頻發“中國造”何處去? 應建預警機制
專家指出,行業協會應擔應對反傾銷大任,建立對反傾銷的預警機制比應訴更有效
據專家分析,中國已成為世界反傾銷的最大受害國,從1979年到2004年8月底,針對或涉及中國產品的反傾銷案件高達593起,涉案金額達數百億美元。其中,僅2005年一至八月國外對華反傾銷案件就有33起,涉及金額超過10億美元,同比增長26.2%。
我國的外貿正處于一個歷史性的轉折期,而反傾銷正是轉折期內的陣痛。面對國際貿易不斷增加的摩擦,中國供應商應何去何從?
解決之道要回歸到勞工標準問題,只有提高勞工標準,樹立企業社會責任感,才能從根本上扭轉國際上對中國企業的不佳印象。
——中大嶺南學院許羅丹副院長
日本企業為保障行業利潤率,寧愿讓產品在市場上保持相對稀缺的狀態,而中國企業在國外以價格拼份額,換來的只是反傾銷調查。為什么我們要把市場份額看得這么重?
——省外經貿企業協會首席法律顧問潘志恒
“我們目前正在全力應對可能出現的新一輪反傾銷訴訟,據我們了解,這場訴訟是由德意兩國出面推動的,涉及的家具種類可能以軟體家具為主。”9月21日,東莞家具協會的有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透露了這樣的信息,對方在電話里的聲音相當淡定。
這種淡定,也許源自該協會已經應對過美國方面提出的一次反傾銷指控。據透露,目前他們正在等候美國方面作出初裁,讓他們感到安慰的是,判決有較大希望有利于東莞的應訴企業。對于日益頻密的反傾銷,廣東省對外經濟貿易企業協會首席法律顧問潘志恒說,“我國的外貿正處于一個歷史性的轉行時期,必然要經歷這種陣痛。”
反傾銷頻發起因復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