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前工商大臣奧斯特羅斯再談自由貿易
- 10月5日瑞典日報以《自由貿易取決于與歐盟的團結》為題報道了對即將離任的瑞典工貿大臣奧斯特羅斯的采訪。
奧表示,他并不為大選的失敗感到苦澀,相反,他更期待著做為反對黨監督政府的新角色。奧向他的繼任進言:瑞典應該積極參與歐盟事務,將自由貿易的問題融合到經濟發展政策中去,這樣才能挽救今年冬天的新一輪WTO談判。作為在WTO的自由貿易討論和歐盟內部有關紡織品和鞋業的關稅問題上的積極參與者,他指出:“根據里斯本議程(Lissabon Agenda),歐盟努力的就是將自由貿易問題融合到歐盟的經濟發展政策中去。”他認為歐盟在這一點上做得遠遠不夠。
關于歐盟對中國和越南鞋業征收反傾銷關稅的決策,瑞典成了輸家。奧談到:“一直到今年夏天,反對歐盟增加關稅的一方還屬于多數派,但在一些國家的壓力下,塞浦路斯和奧地利成為投票表決中的關鍵國家。這兩個國家最終被拉到了贊成征收關稅的那一派去了。”因此,歐盟內自由貿易派失去了原有的多數。
塞浦路斯轉向的決定性影響更說明了積極參與歐盟工作的重要性,奧強調說:“今年夏天我們能聚集起一個強有力的反對鞋業關稅的多數派,這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但是我們一直擔心有一些國家會在半路改變主意。不過,崇尚自由貿易的國家也從我們的決心中看到了希望,至少,經過努力,我們成功地把有關紡織品關稅中一些極其不合理的條款給刪除掉了。
在WTO的協商中,奧也是一名積極的自由貿易宣揚者。奧指出:歐盟內部的團結合作,成功地阻止了去年12月在香港的WTO大會上一些國家試圖讓歐盟收回對農產品出口配額否決的投票。在這個主張自由貿易的歐盟團體中不僅包括丹麥、荷蘭、瑞典和英國,還有一些新入盟的國家,如立陶宛、捷克和斯洛伐克。奧稱“在這里,我們建立起了一個包容了新的歐盟國家的網絡,否則,這些歐盟的新成員國由于大多數國家都有不同形式的制造業,他們很容易站在貿易保護主義的一面。我們聯合這些國家建立起來的自由貿易聯盟勢力很大。今后,我們應將這種勢力更多地用在其他問題上。”
奧還表示:目前WTO的局勢很危險,不過,美國國會大選后應該有一線希望。如果美國能夠更多地減少他們對本國農業的支持,歐盟能夠將農業關稅降低50%,同時主要的發展中國家能夠更多地開放他們的工業產品和服務業市場。但達到這一目標,任務還很艱巨。”
在采訪當中,奧還特別指出瑞典汽車企業在中國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中國對那些在中國生產汽車,但從歐洲購置部件的汽車生產商另加一道稅收。在離職前兩天,奧會晤了前來訪問的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奧向中國部長提出了這個問題,薄熙來部長認真聽取了瑞方的意見并做了記錄,但他沒有提出直接的解決方法。奧指出在同中國貿易問題上,態度必須堅定,如果中國不能正確地執行自由貿易中的開放政策,我們就要不斷地將類似的問題提出來,同中國人進行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