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細節促展會工作再提升
10月20日一23日,以“認知、合作、展望”為主題的“2006年上海國際服裝機械和面輔料交易會(SIGMA2006)”在上海金山區楓涇鎮隆重舉行,一時之間成為國內外縫制機械行業中備受關注的焦點。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服裝生產設備無論從使用性能、功能還是售后服務等各方面而言,都具有了較大的競爭優勢。事實證明,我國縫制設備產品已經完全能夠滿足服裝企業用戶實際生產中的各項要求了。然而,在國際競爭中,我國那些足夠與歐美發達國家服裝機械媲美的一線品牌卻只能成為國際用戶的后備選擇。國產服裝生產設備要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促進國內服裝機械和面輔料生產廠家與國外服裝行業企業之間了解和溝通成了必經之路。
那么如何更好地促進國內服裝機械和面輔料生產廠家與國外服裝行業企業之間更好的交流,為彼此溝通搭一座橋?舉辦一場行業交流盛會,云集國內眾多知名品牌產品,吸引海外參觀代表團前來參觀,是促進溝通和交流的有效舉措。
作為行業內有特色的專業交易市場——上海服裝機械城的落成典禮,SIGMA2006的初衷就在于通過交易會向國際市場宣傳上海服裝機械城和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幫助國際用戶全面了解、認知中國服裝生產設備的真實水平。
SIGMA2006組委會本著為國內服裝機械行業搭建國際商貿交流平臺的愿望,從展會最初的設想到一步一步的實施,深入做好組織工作的每一個細節。
策劃海外嘉賓系列會議
任何一項成功合作都源于合作雙方相互的了解和認知。提到進軍國際市場,每個企業經營者都會興致勃勃,但同時也有著一些擔憂,紛紛抱怨國際市場難做,銷售渠道不暢,客戶的需求無從知曉,參加海外的展覽會又是勞民傷財,收效甚微。一面是蓬勃發展的海外市場,一面是一籌莫展的生產企業,為促進國內外商貿交流、提升國際間的合作水平,SIGMA2006組委會特別設計了系列海外嘉賓會議,邀請了土耳其、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等晦外熱點地區的服裝協會領導參會并作演講等情況,介紹這些國家的紡織服裝工業的生產水平和產品需求,以供國內企業走出國門采用有效的策略應對市場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