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的“目錄銷售”重新走紅
- 很明顯,所謂時尚周期,內容不僅是衣服長短變化和黑色回歸,就像今年秋天我們將看到的,它也與零售戰略有關。經過多年有關網上銷售的爭論后,各大品牌再次著眼于更為傳統的領域:目錄銷售。
消費者重新從網絡回歸商店?
從頂級零售商Echo和Charles Tyrwhitt,到更有設計師風格的Eluxury和Anthropologie,很多公司或在其零售戰略中新增了目錄銷售,或大幅增加銷售目錄贈送量。甚至連那些以往只為深諳數字技術的人士服務的網站,如Ebay和Ravinstyle,也推出了印刷版。這些舉措通常意味著它們意識到消費模式正在變化,因此,人們忍不住猜測:在后網絡擴張時代,人們將走出網絡回到商店嗎?
“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正在發生變化,其中包括在何處購買、如何購買,以及如何評價一個品牌,”Echo首席執行官史蒂文 羅伯茨(Steven Roberts)表示,“他們會選擇他們喜歡的時間和地點去購物,他們擁有比以往更多的選擇。有時,他們希望從網上購物,有時是在商店,還有時是靠目錄。因此你必須用他們喜歡的方式,為他們提供一種接近你品牌的方法。”
“在網絡出現以前,你必須在目錄上把商品的每一個細節都詳細告知客戶,”紐約精品店Anthropologie董事總經理邁克爾 魯賓遜(Michael Robinson)表示,“如今,多數顧客去網上購物。”未來6個月內,Anthropologie將在其英國的服務項目中增加銷售目錄。“我們知道顧客是一樣的,”魯賓遜繼續說道,“電話訂購的人越來越少;他們會上網下訂單。人們沒有偏愛的購物地點。他們可能一天在Neiman,第二天卻在瑪莎百貨(Marks and Spencer)。”
目錄,有時比廣告更有效
“我們知道,目錄銷售并不是新方法,”Echo的羅伯茨表示,“然而,你必須嘗試各種方法,與如今更挑剔的消費者建立更為牢固的關系。”
大品牌似乎也擔心如何與全新的一代人建立聯系。羅伯茨表示:“年輕一代的穿著與上一代不同。他們沒有意識到我們的悠久歷史,因此,這是我們的一個新機遇。”他指出,在日益擁擠的廣告市場,不可能完全展示一個品牌。
制作一本目錄的成本,可能相當于時尚雜志的一張彩頁,因此,對于旗下有多種商品的品牌來說,目錄形式的效果很好。
羅伯茨表示:“如果你在雜志上做一頁廣告,你不可能把絲巾、雨傘、浴缸、墻紙和裝飾材料都放進去。”然而,對比之下,當Echo在8月份推出第一本目錄時,它把所有商品呈現給多達20萬的潛在新客戶。
英國襯衫生產商Charles Tyrwhitt抓住了從零開始的機會。經過重新設計,該公司的新目錄將于9月份出爐。該公司的構想是,讓消費者產生一種對生活方式產品和新商品的認知,諸如行李箱、更多的女士系列產品以及男士晚禮服等。該公司希望向消費者傳遞一種“英式”感覺,以實現上述目標。
Charles Tyrwhitt創始人尼克 惠勒(Nick Wheeler)表示,目錄已經蒙上了污名。“它常常是一大本冊子,更多是面向低端市場。很少有小企業做郵購。目錄銷售方式更為大眾化。我們感覺,需要引入現代化的目錄銷售方式。”
傳媒集團的“目錄”型雜志
然而,最近,編輯類雜志通過“雜志目錄(magalogues)”,幫助目錄銷售擺脫了污名。盡管男士購物雜志Cargo和Vitals于近日停刊,但女士的“雜志目錄”還在持續擴展,Lucky、Shop Etc和規模較小的Ned和Shell的發行量都在繼續增加。在2005年年中,Condé Nast在自己的期刊中增加了家庭購物手冊Domino。于是,通過目錄方式進行運營的商家擴充了所提供的信息,著名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從《女性時裝日報》(Women’s Wear Daily)挖來寫手,正在努力辦一本與《女性時裝日報》相似的雜志。
據魯賓遜稱,Anthropologie百貨連鎖店今秋的目錄將不再展示太多產品;今年的目錄就像雜志:一頁一件產品,有6個小故事,沒有太多文字。
更為純粹的“電子零售商”也在轉向傳統的線下領域。Ravinstyle的比芭•米廖托(Biba Milioto)表示:“從網絡轉向目錄,使我們成為了我們這個領域的創新者。”不過,事實上,目錄也在驅動人們回歸互聯網。惠勒表示:“目錄正是在線銷售最大的驅動力之一。現在,準備進行在線購物和遠程購物的人更多了。他們會去看目錄,但不會拿起電話訂購,而會去上網。”
“有一些人,自從目錄銷售變得低端之后,他們就不再通過目錄來購物,”惠勒說,“不過,其中有很多人會通過互聯網購物,而這實際上就是目錄購物。這是一種不同的心理。關鍵在于,要把每種渠道都發揮到極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