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配額時代:香港紡織服裝如何角色定位?
香港紡織服裝業去年經歷了不平凡的一年,配額從有到無,又從無到有;今年情況相對比較穩定,但整個行業仍然面對激烈的競爭。近日,香港紡織商會會長陳亨利就后配額時代香港紡織服裝業如何面對新挑戰,以及內地與香港有關部門如何加強協調,引導業界發展等問題發表了見解。
香港的勞工成本較高,發展大批量生產是不太現實的。因此,香港在紡織業界中的角色應該著重于設計、開發、財務及物流的安排等高附加值的環節。香港目前是世界重要的成衣貿易中心之一,很多客戶都在香港設有采購辦事處。香港的優勢在于有完善的法制和管理模式,對國際貿易有豐富的經驗,業界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優勢,與廣東等地低廉的勞工及其他生產成本相配合,取長補短,使香港成衣貿易的優勢地位得以長久維持下去。
香港成衣貿易有助于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包括物流、港口、金融等,對香港的經濟有重要影響。香港有關紡織服裝業的訓練局由于受香港法規及財政來源的限制,只局限于培訓香港本地人。建議有關機構應擴大培訓的范圍,協助香港公司在香港以外的地區,特別是內地的南方做一部分培訓工作。
按中國與歐、美的協議,配額限制將分別在2007年和2008年年底結束,屆時行業最大的風險就是反傾銷稅。建議應盡早與歐美政府磋商,共同研究配額限制結束后紡織貿易的管理方式,包括日后反傾銷的問題該如何處理,是否要訂立最低出口價格等問題,為行業創造一個穩定、可以預見的經營環境。這些都宜未雨綢繆,千萬不要等到事情發生后才著手處理,否則只會出現另一個更混亂、更具破壞力的局面。
內地南方的企業目前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勞動力成本的上漲。紡織服裝是勞動密集的產業,工資所占的成本比例較高。最近,廣東省政府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直接影響紡織服裝以及其他制造行業的出口競爭力。廣東紡織服裝業不僅要與其他省份競爭,還要和其他海外的對手如越南、孟加拉、柬埔寨等國家競爭,這些國家的工資約每月50~60美元左右,在廣東則要100多美元。由于中國勞動力的生產力強,產品的種類豐富,檔次較高,加上產業鏈的配套相對完善,所以目前仍有生存空間。但廣東省如果再調升最低工資的話,可能會迫使企業把生產基地北移。其實工資的水平應當由市場來調節,如果提供足夠的空間讓企業自行制定工資標準,當招工有困難的時候,企業自然會把工資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