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俄羅斯市場正當時
2006年是中國“俄羅斯年”,9月18日至28日,由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田民裕帶隊,浙江新杰克縫紉機有限公司、寧波德鷹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寧波鄞工縫紉機有限公司、上海寶馬縫制設備有限公司、義烏市東方縫紉設備有限公司、北京市蔡杰飛縫紉設備商行組成的中國縫制機械協會考察團一行11人,對俄羅斯市場進行了考察。
俄羅斯服裝生產技術急需升級
俄羅斯現有服裝生產企業3000余家,規模以上企業約200家,主要分布在新西伯利亞、彼得堡、莫斯科等地。近年來,隨著俄羅斯經濟狀況大為好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市場上對服裝的需求日趨旺盛,推動了俄羅斯國內服裝業的發展。
2005年,俄羅斯服裝市場總值已接近300億美元;2006年1-3月份,俄羅斯紡織和服裝產量與2005年同期相比明顯增長,增幅達到9.6%,皮革、皮革制品及鞋類產量同比增加了11.8%。近年來俄羅斯出現了不少小型服裝企業,其經營策略靈活,能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從單品種大批量生產轉為多品種小批量生產乃至單件縫制,產品銷路較好。
目前,俄羅斯本土生產的西服在市場占有的份額達70%,基本上屬于中低檔商品。少數較有名氣的佼佼者試圖生產中檔和高檔西服,創出自己的名牌,如“女布爾什維克”、“FOCP"、“斯拉夫女人”等,年利潤超過500萬美元,它們的產品都是按照外國著名時裝設計師設計的款式、利用先進的裁剪和生產工藝縫紉制作的,質量上并不比進口的中檔西服遜色。
俄羅斯便服銷售量占服裝總銷售量的3/4,且80%便服市場已被外國產品占據。俄羅斯人對休閑服的需求量每年增長30%,市場上80%的休閑服屬于低檔商品。俄羅斯服裝行家認為,中高檔產品的缺口,同時也意味著俄羅斯未來的中高檔便服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俄羅斯同樣是針織服裝消費大國。目前,俄羅斯生產針織品的工廠超過150家,但較具規模的廠家不足100家,他們的產品主要供應本國市場,少量出口。由于市場需求大,俄羅斯還需要大量進口,主要進口國有中國、韓國、越南、土耳其、印度、波蘭等。此外,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冬季長達6個月,為了抵御寒冷,俄羅斯人歷來就有穿著裘皮、皮革制品的習慣。因此,俄羅斯人對裘皮及皮衣的需求量很大,每年的消費量達到1000萬張,擁有約1億人的龐大消費群體。
俄羅斯80%生產設備 依賴進口
俄羅斯為中國第八大貿易伙伴。據中國海關統計,2005年中俄貿易達291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了37.1%。其中,中國對俄羅斯出口132.1億美元,同比增長45.2%;自俄羅斯進口158.9億美元,同比增長31%。
俄羅斯服裝企業近30%的設備使用超過20年,只有不超過30%的設備符合21世紀初的水平,80%的生產設備需求由進口產品滿足。俄羅斯全境僅有4-5家為國外貼牌的縫紉機生產企業,服裝企業設備完全依賴進口。隨著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步伐的加快,我國縫制機械產品出口到俄羅斯也日益增多。2005年,我國對俄羅斯出口縫制機械1115萬美元。2006年上半年,我國對俄羅斯出口縫制機械706.7萬美元,同比增長65.5%。俄羅斯已從2005年的我國縫制機械出口第25位國家和地區上升到第23位。
開拓俄羅斯市場要把好四關
盡管近年來俄羅斯服裝業有較大發展,但其產品仍供不應求,市場空間依舊很大。近年來,各主要服裝生產國均看好俄羅斯市場,競相加大營銷力度,爭奪俄市場份額。韓國已將俄羅斯列為其今后出口服裝重點開拓市場,美國杜邦公司已計劃對俄羅斯服裝市場進行調查并準備在俄投入大量資金,成立40家萊卡生產公司,以擴大其在當地市場的占有率,德國、意大利和土耳其等國也爭相擴大對俄的紡織品出口,由科隆公司主辦的展覽會是目前俄羅斯最大的縫制設備專業展覽會。俄羅斯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以及東歐區域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水平為我國制造業的進入提供了良好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