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到達升級換代拐點
正在舉行的第100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上,在國家調低出口退稅率和歐盟對中國鞋征收反傾銷稅的壓力之下,中國紡織服裝和鞋類生產商果然按照早已醞釀好的既定方案,紛紛提高了出口商品報價。
然而,漲價的商品遠不止紡織服裝和鞋類產品。建材、陶瓷、家電、摩托車車輛及配件、機械設備等出口產品的報價也同時上揚,與上半年的春交會相比,這些產品的調價幅度也達到10%到20%不等,遠遠超過紡織服裝和鞋類產品的漲幅。
一些外國客商,尤其是亞洲、非洲的客商感到有些措手不及。來自埃及的賽義夫表示,他原來計劃在本屆廣交會上與中國供應商簽訂五六種機械設備的供貨合同,但由于價格上漲,現在看來不得不放棄一些品種。
盡管如此,從本屆廣交會前三天的情況來看,產品的出口成交依然持續火爆。據廣交會主辦方統計,本屆廣交會前三天出口成交累計達到82.13億美元,比上屆同期增長10.88%,比上年同期增長21.18%。
“出口產品價格上漲是一件大好事”,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廣州外語外貿大學資深外貿專家左連村教授向本報記者表示。他說,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正在迫使一直以來以低質低價暢銷全球的“中國制造”集體提價,而隨之引發的市場調整將會成為“中國制造”升級換代的契機。
鞋業標本
“不提價根本沒法活!” 青島雙星進出口有限公司經理蔣連鐸說,不斷上漲的原材料價格和歐盟對中國皮鞋開征反傾銷稅,使得中國皮鞋輸歐困難重重,本屆廣交會歐盟客商少了大概三四成。
歐盟委員會10月5日對中國和越南產的皮鞋正式啟用反傾銷措施,從10月7日起的兩年內,歐盟將對中國出口皮鞋征收16.5%的反傾銷稅。
在廣州流花路本屆廣交會鞋類展區,不少制鞋企業向本報記者表示,在目前這樣的情況下,提高鞋類制品的出口價格已經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因而是“勢所必然”。
浙江東藝鞋業有限公司的“東藝”牌皮鞋是商務部“重點培育和支持的出口名牌”,2005年出口金額達到9000多萬美元,其中70%至80%出口歐盟。該公司參展人員表示,他們公司展位上的客戶大多數是散客,真正來自歐美的皮鞋采購商明顯減少,加之由于提高了皮鞋報價,前來參觀的客商也基本上是看的多、下單的很少。
青島雙星的蔣連鐸表示,今年以來,和制鞋相關的天然橡膠、紡織品、原油價格都在不斷上揚,勞動力價格也更高,“很多鞋廠連工人都招不夠,無法開工。”企業的整個生產成本較今年春交會時已經上漲了15%-20%。蔣連鐸說,公司的出口均價普遍上揚百分之十幾,在本屆廣交會“一些帆布印花鞋的出口均價達到了3.5-3.6美元”,而今年春交會上,這類鞋的出口均價往往不會超過3美元。
以歐盟為主要市場的溫州康奈集團國際貿易部的吳曉明表示,本屆廣交會上,康奈皮鞋的平均報價上漲了10%。前來詢價的歐盟采購商較上屆少了三四成。受歐盟對中國產皮鞋征收16.5%的反傾銷稅影響,不少歐盟客商開始到巴西、東南亞尋找新的供應商。
除歐盟反傾銷稅的影響之外,人民幣不斷升值也同樣制約著中國鞋類產品的出口價格。據悉,本屆廣交會上,一些企業開始將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寫入合同,在合同期內,如果人民幣升值,合同雙方將根據情況對原定出口價作相應調整。
成本推動價格上漲
與鞋類產品類似,紡織服裝廠商必須消化國家有關部門對出口退稅稅率下調的影響。
根據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的《關于調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和增補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的通知》,紡織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3%降至11%。
與此同時,他們還要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廣州南大地服裝有限公司是一家著名的牛仔服裝生產企業。該公司總經理吳毅雄說,從去年初到現在,銅扣的原材料銅,從2萬元/噸漲到8萬元/噸,整整翻了四倍,“在有色金屬價格波動最頻繁的時候,如果隔天買扣子就要多花5000元”。
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的行業遠不止紡織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