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占盡高端市場 中國女裝須做大
女裝作為服裝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對我國服裝業的整體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國女裝市場總量供給有余,但有效供應不足、高附加值產品缺乏的局面仍然十分明顯。女裝高端市場幾乎全部被國外品牌占領的現狀也依然沒有得到根本轉變。針對這些問題,10月22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國服裝協會女裝專業委員會2006年年會”期間,來自全國服裝業界的權威人士、專家、企業家們匯聚一堂,共同探討了中國女裝產品的行業狀況及發展前景。
女裝行情看漲 高端產品缺乏
近年來,我國女裝業發展很快。中國服裝協會的有關人士在年會上介紹,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全國重點大型百貨商場2003年至2005年女裝銷售同比增速分別為9.6%、19%和20.4%,今年1至7月份仍然保持快速、穩定的發展勢頭。從國際市場看,我國女裝產品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多年來女裝出口總量一直呈增長勢頭。2005年女裝類產品出口達227.8億美元,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了13.2%。預計2006年我國女裝的內外銷市場總體上仍呈增長趨勢。
業內人士在分析女裝發展特點時普遍認為,我國女裝業整體發展形勢較好,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們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女裝業正在品牌經營的道路上向產業升級的方向發展,女裝生產經營企業日臻成熟,其表現為,女裝經營者品牌經營的理念越來越強,企業生產經營的綜合水平在不斷提高,優秀企業和企業家不斷涌現。多年來我國女裝業已先后涌現出許多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和具有一定規模和競爭力的女裝生產企業。在中國服裝協會公布的行業百強企業中,每年均有十幾家女裝企業名列其中。在年會期間,白領、紅豆、思凡等國內知名的女裝生產企業都介紹了他們企業的經營理念和銷售業績。
另外,近年來女裝產品銷售的周期也在逐漸縮短,市場反應速度越來越快。不斷加強女裝產品生產經營的個性化服務正逐漸成為品牌銷售的常見手段。從消費需求來看,品牌消費正在成為消費市場的導向。
但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首先國外品牌的大量涌入,使我國自主品牌的女裝生產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在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中,大多數服裝商品都由國產品牌占據主要地位,而女裝則是外資及合資品牌占據市場的份額較高。我國女裝的高端市場幾乎全部被國外品牌所占領,國內女裝市場的國際化競爭愈加明顯。
其次,除文胸等產品外,我國女裝品牌的市場集中度較低。表現為單個品種的市場占有率較小,強勢品牌尚未形成。從國際市場看,雖然我國女裝產品出口數量很大,但能真正走出國門的民族品牌卻很少。
業內人士還注意到,我國女裝產品檔次不斷提高,高檔女裝品牌正在逐步形成,但卻缺乏高附加值品牌產品,產品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女裝市場的總量供給有余,而有效供給不足。中老年服裝市場發展顯得薄弱。
由于女裝具有設計求新穎、變化快、時尚性強、技術含量高等特點,這些特點需要企業有很強的設計力量。但目前我國女裝業的設計力量還顯得相當薄弱。同時,面、輔料設計生產環節不配套、企業發展不平衡,一些企業的工藝技術及設備還相對落后。
質量參差不齊 制約行業發展
在女裝市場日益繁榮的同時,一些現存的問題制約著行業的發展。國家服裝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副主任王遠濤在講話中介紹了這方面的情況。
王遠濤說,由于企業間的產品質量水平參差不齊,部分企業產品質量不穩定的問題還明顯存在。反映比較突出的質量問題有:產品實測纖維含量與明示的纖維含量完全不符、服裝面料色牢度差、pH值超標等。
王遠濤在分析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因素時說,由于女裝的產品款式變化較大,涉及女裝面料的品種也非常廣泛,企業的質量控制把關,尚未能夠及時跟上是原因之一。不少企業在確認不合格項目時,都認為企業對購進的面料進行了檢測把關,但惟獨被抽檢的產品,未經過檢測,也拿不出相應的檢驗報告。
王遠濤認為,面料纖維含量的檢測結果與明示標注不符合的情況,反映了企業對原材料質量把關不嚴。對于企業不具備足夠的檢測條件的,應當送到有關檢驗機構進行檢測。
王遠濤還介紹說,產品上的纖維含量標識是企業對消費者的一種明示承諾,也是消費者對企業產品信譽認可的一種載體,纖維含量標注失去了真實性和可信度,就必然損害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從而失去消費者的信任,是對消費者不負責任的表現,并且還會對消費者產生一定的誤導和欺騙。
其二,女裝的生產企業規模大小參差不齊,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居多,很多企業為了一年四季都有產品銷售,同時為了滿足多層次消費者對不同服裝款式的需求,企業生產的服裝產品、款式已成系列化,形成了款式多、批量小、面料變化快的局面,這很容易造成管理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