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突破小商品的高附加值盲區
“小商品沒有高附加值是一個誤解。”鹽城藝泉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顧殿軍的觀點在記者對第100屆廣交會的采訪中得到眾多企業的力挺。采訪中,記者親眼目睹,很多小商品生產企業正在努力創新和提升著自己產品的科技含量與附加值;很多產品在外觀、選材等方面更新穎和具現代感,設計上也體現出對“方便性”和“人性化”的追求。
拿玻璃器皿來說,產品雖小,可附加值卻比很多工業制成品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據顧殿軍透露,藝泉的產品利潤率一般可維持在40%~50%左右,其中5%的產品利潤率超過100%,最高可達400%~500%。由于產品附加值較高,截至目前,藝泉并未受出口退稅、匯率變化等外部因素影響,每年的出口量以50%的增速平穩提升。
那么,小小玻璃器皿的高附加值又體現在哪里呢?顧立軍介紹說,主要體現在設計和工藝兩方面。他坦言,如果是大機器大批量生產的產品確實無太多附加值可言。但若融入了引領時尚潮流的設計和人工工藝,價值便可翻番,因為消費者在購買時追求的是一種設計理念,并不會吝惜價格。顧殿軍舉例,藝泉的一款人工工藝琉璃項鏈的成本只有2元人民幣,但售價卻將近2歐元。這就是設計兼容手工藝的功勞。
一支金屬質地的圓珠筆,既是U盤、又可作MP3、還附帶8小時錄音功能。本屆廣交會上,寧波貝發集團展示的一系列高科技含量、個性化文具新品也使中外客商大開眼界。
筆用來寫字,自然;筆還可以用來照明、自動翻頁、按摩,稀罕。上述集多項電子功能于一身的圓珠筆產品,就是貝發將現代科技成果與大眾化產品的有機結合,通過對不同產業科技成果的整合,貝發產品的利潤空間數倍增長。這屆廣交會,貝發在筆上做足了文章,也以實際行動表明:日用消費類小商品也有可開拓的高附加值區域,并非僅為低端、低檔次、廉價的代名詞。
其實,不同小商品的高附加值體現不同。即便是透明膠帶這么普通的小商品,也有自己的高端區域。
廣州農昌膠粘帶廠出口部經理王慧明介紹,此次廣交會展館內粘貼地毯的膠帶幾乎都是農昌的產品,這也是農昌高附加值系列產品中的一項。現在,透明膠帶已從單一的民用性轉向了工業用,比如用于航空、航天等耐高溫高壓的膠帶,這就對科技含量有較高的要求。
農昌的一款高附加值夜光膠帶,比普通透明膠的價格要高出100倍左右。因為其具較強吸光性,只要光照10分鐘左右便可發光8小時,因此非常適合在地鐵、地下通道作標示之用,節能又環保,銷路極好。在王慧明看來,提高附加值首先要從質量入手。比如,膠帶使用后,膠本身不會轉移到附著物表面,而且還可重復使用。此外就是要環保、方便使用,在顏色、款式上更新穎等等。王慧明認為,今后越“人性化”的日用消費品,附加值也會越高。
當產品融入了文化因素,附加值的空間也會數倍放大。貝發一支普通圓珠筆只要2美分,而本次展出的最貴的筆要2000~3000元人民幣一支。集團市場部產品經理翟學思告訴記者,圓珠筆若與文化相結合,其價值就可能提升30%~50%。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特許經營商,貝發最新開發的奧運系列產品便是將北京文化融入到產品的設計中,紅男綠女、京劇臉譜、福娃等這些具有濃厚京味兒特色的文化因素嫁接到貝發筆上,在廣交會上受到了眾多國外客商的追捧。
發現很多科技含量可塑空間有限的小商品,則主要通過挖掘樣式、顏色等表象的創新而增加附加值數。溫州海螺制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林洪達就指出,現在講究的是“雨傘配服裝”,海螺生產的雨傘就是通過傘面花色和傘臂樣式及材質的出新創造更大利潤。現在,“雨傘已不僅作傳統的防曬防雨之用,它如女士的服裝一樣,追求的是一種裝飾之用。”林洪達舉例,海螺今年帶來了一款新品“變色龍”傘,其半透明白色傘面在不同的光照下會變幻出不同顏色,神秘而新鮮的感覺博得眾客商青睞。
中國小商品檔次不高、同質化嚴重,對開拓國際市場十分不利。維護“中國制造”的尊嚴,政府宏觀引導是一方面,但最關鍵還是看企業自身的作為。本屆交易會上,大到紡織、機電類,小到圓珠筆、膠帶、雨傘等,切身感受到,很多企業正以實際行動提升著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為中國小商品的高附加值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