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國提高全球紡織市場份額
- 印度是巴基斯坦紡織產品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現在印度繼續鞏固其在世界市場的地位,對巴基斯坦本國企業和出口商構成直接的負面影響。
去年,印度和中國在海外的收購已經形成一種擴大紡織市場份額的新動向。
緊隨幾家中國公司和私人證券基金之后, S Kumars 紡織集團最近以9000萬美元收購了一家美國家用裝飾品制造企業和分銷商--美國太平洋公司。他們很可能正式宣布每月的收購進展。
這是印度在不到一年時間里進行的第三次最大的海外家用紡織企業的收購。第一次是 印度的 GHCL 集團收購英國的家用裝飾零售店 Rosebys 公司,和美國紡織品公司 Dan River。
公司將受益于本次收購,因為收購將使他們登陸美國市場和美國太平洋設計商場,他們可以利用美國公司與美國零售商的渠道,銷售自己的品牌,并充分擴大印度的外包業務。
美國太平洋公司生產床上用品、浴巾和窗用紡織品,產品供給一些美國品牌公司,包括Nautica, Dockers 和 Liz Claiborne,同時,公司還生產自主品牌的家用紡織品。美國太平洋公司已經在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和土耳其設立外包辦事處。
一位紡織出口商說,印度外包業務擴大之后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巴基斯坦的業務必定減少。美國和歐盟的收購業務還在繼續,這將對巴基斯坦的紡織工業造成威脅。這種發展趨勢必將打亂巴基斯坦政策制訂者們的思路,他們只能在受傷害和反抗之間做出選擇。
巴基斯坦似乎沒有監視此類活動的機構,巴基斯坦公司也沒有收購計劃。只有形成綜合力量。包括來自財政部、投資、商業、紡織和財政以及紡織領域的代理機構的努力,才能從事收購業務。
另一方面,紡織工業沒有重視 Tariq Saigol 策略委員會提出的“ 2005年紡織愿景”,這份對報告對如何扭轉紡織業的被動局面有很好的見解。一位服裝出口商說,如果及時重視“2005年紡織愿景”的話,紡織工業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出現萎靡不振的局面。
巴基斯坦紡織生產企業和出口顯示,政府給予的資金支持不足是導致紡織工業無力從事收購業務的主要原因。一位大服裝出口商說:“如果我們確實希望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話,我們應該努力保證紡織產品在美國和歐盟市場的份額,加強巴基斯坦紡織工業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