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品牌連鎖”拷貝國美
- 去年,是中國服裝轉型的關鍵之年,長期的供過于求,加上紡織品出口受限轉內銷導致的競爭加劇,服裝銷售渠道成為企業最大的心病。
面對現狀,一些有實力的經銷商把國美當榜樣,紛紛放棄了傳統開門面或走商場的方式,自建專業連鎖賣場,進行多品牌服裝模式的經營。目前,這股學習國美的熱潮正在服裝流通渠道蔓延。
“逼”出的連鎖
因創造“500萬元年薪被南極人從貓人內衣挖走”記錄的李曉平,又離開“南極人”,并拒絕了十幾家企業高薪聘請的誘惑,在安徽試點經營一家名為“棉之門四季棉品生活館”的多品牌內衣專賣連鎖店。
“保暖內衣為什么一直打價格戰,很簡單,競爭慘烈,說到底就是渠道的競爭。內衣市場越來越大,而企業也越來越多,但渠道并沒有拓寬,仍然停留在商場和批發市場的階段,但所有的大商場都不重視內衣。”李曉平說。因為長期為內衣企業服務,他很了解內衣廠商迫切需要自己的終端卻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撐龐大的網絡,“我看到了他們的需求,這個行業需要新的渠道。”
經過考察和論證,李曉平把目標確定為走“國美”式的內衣專賣連鎖,整合了南極人、貓人、夢特嬌等幾十個內衣、襪子、家居服等系列品牌,實行一站式大內衣概念的經營方式,他說是國美給了他靈感,“國美太成功了,它讓后來者看到了專業連鎖模式的強大威力。”
與此同時,業界陸續冒出更多內衣專賣連鎖,比如成都的“天街·七色紡”、湖北襄樊的“小白象”、溫州的“安安”、上海的“古今”等。大家在各自的區域里做著成為流通老大的夢,而國美無一例外成了他們效仿的模板。
低價入門難達目的
低價是國美的殺手锏,這幾乎成了人人都知道的“真理”。國美的彩電可以比商場低幾百元錢,國美可以用1元特價讓消費者在凌晨一點排隊哄搶,而最成功的莫過于它使消費者相信只有國美的價格才是家電最低的價格。
理論家發現,國美低價的支撐,無非有兩點,一是在發展之初,通過繞開一切中間渠道,直接從廠家進貨以降低進貨成本,而在它的網絡成熟之后,升級到通過擠壓上游廠商的利潤來降低進貨成本;二是以店面低租金的形式降低經營成本。
這兩種方式看起來似乎很容易模仿,但隨著開業后的進展,李曉平逐漸感到了壓力,首先是來自廠商的,盡管他憑借以往的人脈資源獲得了部分廠商的支持,但廠商看重的是他潛在的終端網絡,李曉平目前僅開了11家經營面積不足200平方米的連鎖店,范圍只限于安徽省內,要想獲得更大的支持,就必須不斷擴充自己的連鎖體系,但他卻不能保證加盟經銷商能夠與他的思路統一。
另一個難題是,連鎖店的選址不能像國美那樣,選在交通方便但相對偏遠的地段,只能選在有成熟商圈地區附近。
低價流通渠道眾說紛紜
低價的震懾力,能在服裝流通渠道實現嗎?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品牌營銷專家艾浪滔認為,服裝的利潤空間遠沒有家電大,幾元之差的低價對消費者是沒有吸引力的,服裝行業很難制造像國美那樣“1元特價”的大手筆。
“這不一定,低價策略適合任何一個行業。”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卻給出了完全相反的說法,他認為,國美低價策略的成功還在于操盤者善于運用技巧。他說,如果在商場之間進行整體價格的橫向比,國美的產品不都是最低的,但它善于用庫存產品和積壓品來大幅度拉低價格,使國美成功地營造出一種整體價格低的假象。
從這個角度來操作,服裝具有相同的優勢。服裝產品更新相當快,庫存品的處理一直是服裝行業的難題。用大量庫存品來做特價,新品上小幅度讓利,是靈活處理低價產品的一種方式,這樣既能營造出天天低價的效果,也能解決在連鎖店發展之初與商場相沖突的問題。當然,用庫存產品做特價的前提是,產品本身是品牌,在質量和服務上沒有打折扣。“低價策略運用得好,會使消費者對賣場形成心理依賴,逐步培養他們只來你店而不去他店消費的習慣。”裴亮說。
不能簡單復制營銷模式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消費習慣,學習國美不能簡單復制。”高級咨詢師干德超認為。“服裝連鎖店的產品風格很重要,要把你的消費者定位在一個合適的群體里,否則,將全盤皆輸。”干德超建議。連鎖店是必須跑量的,定位于中端產品比較合適,款式不能過于時髦或陳舊。
3年之內服裝行業不可能產生一個“國美”,高級咨詢師干德超斷然表示。在他看來,服裝行業可以通過學習國美的低價和促銷策略來達到短期的發展,但是網絡和品牌才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而它是不可以輕易復制的。
如果拋開模式本身的運作,“國美”式服裝連鎖被業內人士普遍看好。“這是一個很好的分銷渠道模式,這種模式對解決目前服裝銷售的困境是有幫助的,”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彭桂福這樣評價。他說,傳統的百貨商店和批發市場在服裝銷售終端的作用已越來越弱化,在營業店面、進店資金等方面約束較多,而連鎖比較靈活,運作成本低,網點多,通過一定的促銷手段可以快速提高銷量。相比較而言,多品牌的“國美”式連鎖比單個品牌的連鎖更具優勢。但他指出,服裝行業學習國美不能盲目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