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技器之道”探“品質之源”
業內專家指出,要實現服裝強國的奮斗目標,就必須提高兩個貢獻率:一是科學技術對行業持續增長的貢獻率;二是自主原創品牌對行業持續增長的貢獻率。其中心思想就是要不斷提高產業的創新能力,實現科學技術的創新、品牌的創新。
中國是服裝大國,但不是服裝強國。從大到強,說起來是一字之差,可做起來又何止萬里之遙。時至今日,這依然是制約并困擾著中國服裝行業發展的難解之題。日前,旨在為中國服裝行業尋求突圍之路的首屆中國服裝科技進步與品牌提升論壇在上海嘉善隆重舉行。論壇緊緊圍繞我國服裝行業要走自主創新之路的主題,論述了服裝產業從全球增值鏈的低端躍升到高端,實現從服裝大國到服裝強國戰略轉變的重要意義。
堅持科學發展觀
在“十一五”開局之年,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關于科技工作“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以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為中心環節,大力提高行業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目前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工作重點。對此,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服裝協會會長杜鈺洲在2006年全國服裝行業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提高兩個貢獻率:科學技術對行業持續增長的貢獻率和自主原創品牌對行業持續增長的貢獻率,其中心思想就是要不斷提高產業的創新能力,實現科學技術的創新、品牌的創新。這就要求服裝行業走自主創新之路,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堅持科學發展觀,從全球增值鏈的低端升級到高端,實現從服裝大國到服裝強國的戰略轉變。
在此背景下,中國服裝協會決定舉辦此次“中國服裝科技進步與品牌提升論壇”,論壇緊緊圍繞著“科技進步,促進品牌發展”的概念,力爭發揮多學科、多專業專家的綜合優勢,加速服裝科技的研發、推廣應用先進實用技術的進程,推動服裝行業科學技術發展,促進產業技術升級,提高行業核心競爭力。業內人士認為,本屆論壇將成為中國服裝界堅持科學發展觀,走自主創新之路的交流峰會。
科技進步加速品牌提升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在品牌方面,意大利、美國、法國等國家的一批國際大牌憑借強大的品牌優勢一直牢牢占據著世界服裝市場的高端,獲取高額附加值。
中國多數企業卻仍停留在替國際知名品牌做加工的階段,自主品牌幾乎走不出去。發展能夠“走出去”的自主品牌,就必須要“文化為本、創新為魂”。
首屆中國服裝科技進步與品牌提升論壇的主題為“技器之道品質之源”,它從立足于服裝設備這一比較務實的角度,探討了服裝產業在發展創新與品牌品質間的關系。內容主要涉及服裝品牌在設備運用中的自身體驗、科技在品牌發展過程中的必要作用以及縫制科技方面的最新技術等。
品牌提升是中國服裝行業老生常談的話題。而如何實現品牌提升卻是中國服裝業迫切需要攻克的難題。隨著后配額時代的到來和全球產業轉移的不斷加快,中國服裝業在國際產業鏈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卻不是國際產業鏈中最大的受益者,付出與收益極不相稱。面對這種客觀形勢和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服裝市場,面對新的歷史機遇和挑戰,怎樣在全球高端產業鏈中占據一席之地,提升產品的增值效應,這是從服裝大國走向服裝強國的關鍵所在,也是實現品牌提升的必由之路。
杜鈺洲不僅提出了品牌貢獻率和科技貢獻率,同時也明確指出科技貢獻率是品牌貢獻率增大的基本保證因素之一。因此,此次論壇邀請了設備制造、服裝制作工藝上的專家,設備企業、服裝企業第一線的生產技術專家以及產品開發專家、院校專家和理論專家,共同研究和探討提高科技貢獻率方法,為下一步“該怎么干”理清思路。因為服裝產業的科技進步不只是服裝行業一個層面的事情,也不光是一個品牌的事情,還包括制造加工中的科技進步、產品開發中的科技進步、面料選擇的科技進步等多個方面。
據介紹,本次論壇得到了中國第一個專業服裝設備市場———上海服裝機械城的大力支持。上海服裝機械城不僅立志于服裝設備行業的技術創新和設備采購與流通,同時以鏈接上下游行業、推動服裝的技術進步為己任,不僅迎合了當前服裝行業的發展趨勢,同時也在更好地發揮中國服裝產業鏈的優勢,推動全行業發展方面進行一次有意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