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行業信用體系 促進經濟和諧發展
開展行業信用建設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大力加強信用建設,對于加快推進體制改革、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積極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及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市場經濟是契約經濟.也是誠信經濟。信用建設不僅關系到整個社會經濟市場正常秩序和運行的效率,甚至會影響到法律政策的有效實施,引發社會各種不良風氣和道德問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融入國際大環境,信用缺失問題還有可能影響我國企業、民族的國際形象,影響對外開放的質量和進程。所以,加強誠信建設已經刻不容緩。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也是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主體,企業信用建設是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貢獻的著力點之一。
我國歷代商人就把講求信用、誠實待人、信守承諾等觀念和行為作為商業經營及社會交往的行為準則。我國明清時期興起的晉商、徽商等商幫,都是把誠信與商業活動融為一體,作為企業經營之本。他們作為近代民族經濟的代表所倡導的商業誠信,在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實踐價值和借鑒意義。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企業的競爭已不僅僅是技術、管理的較量,誠信日益成為企業發展制勝的重要因素和核心競爭力。從企業創造價值的角度看,誠信更是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是企業生存特有的品牌,它可以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優勢,提升企業的效益。企業只有誠信經營,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才可能做強做大、才能在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實現持續穩定發展。
這些年,隨著我國法制建設不斷推進,行業內各企業的管理者和職工廣泛開展了職工道德建設和規范經營手段等活動,已逐步形成了很多誠實守信、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企業,它們堅持以誠信為核心的價值觀,在企業發展中不斷做強、做大,并在國際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應當看到,當前行業誠信建設方面也存在著—些不和諧的音符,信用缺失引發的矛盾和問題經常發生。從秘書處調研和市場反映的情況來看,商標侵權、制假售假、拖欠貨款、虛假投標、騙稅逃稅、偽造賬目、合同欺詐、串貨銷售等等不講誠信、欺詐欺騙行為,已成為行業和企業深惡痛絕的公害,成為侵害行業健康、制約和諧發展的一大障礙。
所以,信用建設將是全行業面臨的一個長期而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必須下大工夫研究解決。
行業信用建設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
誠信不是一個空洞口號.而是必須貫穿到企業的日常經營行為和中長期發展戰略中去的一項必要行動準則。企業必須將誠信原則滲透到企業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中去,在企業內部建立嚴格科學的管理制度和機制,系統地考慮信用建設的各項工作,保證誠信原則能夠得到有效的實施。
制訂信用管理政策 夯實信用建設基礎企業是否計算過,每年賒銷額達到多大的規模,企業利潤才能實現最大化?企業是否計算過,每月的賒銷金額與現金流量的關系?我們的企業極少對每月的賒銷水平、壞賬水平等進行統計計算,而這些都是完全可以推算出來的。由于企業沒有短期和長期的計劃,造成企業每階段的賒銷量都是盲目的。盲日的銷售可能造成銷售量過大、壞賬大、逾期賬款大,或者造成銷售量小、市場萎縮、收益減小。因此,必須制訂企業的信用政策,把企業的大政方針和各種管理措施作為制度認真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