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服裝加大創新力度 發展品牌經濟
- 在首屆中國紡織服裝傳媒影響力大獎評選活動中,紹興縣宏觀上可謂“雙喜臨門”:紹興縣被評為“最具產業影響力紡織之都”,中國輕紡城被評為“最具商業影響力專業市場”。但在“最具流行影響力紡織品牌”行列中僅尋到“彩虹莊”一家名列其中,在“最具時尚影響力服裝品牌”中卻難覓“蹤影”。我縣作為“紡織之都”又有“最具商業影響力專業市場”,卻為何與“服裝品牌”無緣呢?我縣服裝品牌究竟離“影響?中國”還有多遠?如何尋求“突破點”?
同是“紡織之都”,紹興與常熟的差距
在本次“最具產業影響力紡織之都”評定中,江蘇常熟與我縣均“榜上有名”,但她“碩果”掛滿枝頭??波司登(服裝品牌)、泛佳(紡織品牌)、夢蘭(紡織品牌)。常熟與我縣經濟模式有不少雷同??借產業集群優勢,發展紡織服裝企業。但在大多數常熟紡織服裝企業主看來:名牌就是“民”牌,“鈔票”就是成為品牌的“選票”,只有老百姓真正掏錢消費的產品,才能真正稱得上是名牌產品。為此,近幾年來,常熟結合自身環境優勢,從方便招商代理和品牌形象提升出發,聘請國內外明星做品牌形象代言人,迅速崛起了繼 波司登、雅鹿之后,千仞崗、雪韻飄、愛博爾、紅杉樹等一批國內二三線品牌。同時,常熟除吸取其他地區的經驗教訓,規避風險外,在創品牌和經營模式上,注重自身服飾品牌特色,致力于“常熟制造”到“常熟品牌”的角色轉換。常熟政府、企業上下一致鍥而不舍地走品牌創新之路,也正是被媒體驚呼為“常熟裂變”的根本所在。
紹興縣服裝業起步雖晚但發展較快
作為紡織大縣,紹興縣擁有亞洲最大的輕紡市場,發展服裝業可謂得天獨厚。但服裝業的發展卻一直成為我縣工業經濟發展的短腿。從國內服裝業走品牌路來看,我縣服裝業是“小字輩”。縣服裝工業協會會長徐愛華認為,“品牌”是紹興服裝的生命之源,同時也應是立足之本。2000年,紹興縣服裝工業協會成立之初,全縣服裝企業僅84家,盡管到2005年猛增到200多家,年產值達40億元,產品也呈現出多品種、多規格、系列化局面,但大部分服裝企業依然“貼牌”,為“他人做嫁衣裳”,存在附加值低、競爭力不足、利潤空間微薄等弊端。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我縣服裝企業漸漸“覺醒”,一些規模較大、有一定技術水平的企業開始注重打造自主品牌。以鎮街為單位的服裝塊狀經濟發展已露端倪,夏履鎮的西服、西褲,平水鎮的襯衫、針織服裝,蘭亭的羽絨衣等都形成了一定規模,產生較大的輻射力。同時,全縣家紡服裝行業目前雖然有1只中國名牌產品、2只國家免檢產品、8只浙江名牌產品、11只紹興名牌產品,卻還難以“影響?中國”。
加大創新力度、發展品牌經濟是突破點
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遠。2006年4月,華強集團以45萬元的高價收購了“瑞雪”商標,隨后又成立了浙江瑞雪服飾有限公司,真正以自主品牌的高姿挺進羽絨服市場。眼下,華強集團正抓緊對“瑞雪”羽絨服進行重新設計,不久后將在北京、杭州、紹興、常熟等城市的瑞雪專賣店同步亮相。與此同時,我縣服裝企業“走出去”取經學習已蔚然成風。今年9月,錢清鎮服裝工業產業園區組織10多家服裝企業到福建晉江“七匹狼”等企業考察學習。10月下旬,我縣20多位服裝企業老總帶著如何創品牌、如何營銷等問題,特意到寧波“雅戈爾”、“太平鳥”等服裝龍頭企業取經。
此外,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出臺了一系列的激勵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創名牌,去年制訂的《2006-2008年紹興縣名牌產品培育計劃》提出,爭取通過幾年的培育,全縣家紡服裝行業的中國名牌產品和國家免檢產品數量達10只以上,浙江名牌產品達15只以上,紹興名牌產品20只以上?!队媱潯吠瑫r提出,把楊汛橋、錢清及周邊鎮集聚的家紡、服裝產業作為我縣區域品牌建設的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