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紡織部門經濟編輯大會稱紡織工業是朝陽工業
印度紡織部發布紡織界經濟編輯大會(11月7-8日)的背景基調。
介紹
印度紡織工業在國家經濟中占有絕對優勢。除了提供生活基本必需品之外,如布匹,紡織工業對國家工業產出的貢獻率大約在14%,對出口收入的貢獻率大約在17%。
紡織工業為大約3500萬人提供直接就業機會,包括社會上一些弱勢群體和婦女。此外,大約有5000萬人在從事相關的生產和活動。
2010年工業愿景
根據印度信用評級公司CRISIL的一項研究,印度紡織和服裝工業已經具備到2010年產值達到850億美元的潛力,其中國內市場有望達到450億美元,出口有望達到400億美元。近60%的出口由服裝來完成。
紡織經濟從370億美元擴大到850億美元的重大發展將創造1200多萬個新的就業機會,主要雇傭半熟練工人和熟練工人。直接雇傭機會為500萬,其中400萬在服裝部門。相關部門大約出現700萬個就業機會,主要在棉花、黃麻農業和相關生產活動中。
近兩年紡織部門的表現
后配額時期,印度紡織工業開始蘇醒。由于具備競爭優勢,如成本相對低廉、技術工人資源豐富、設計專家隊伍、巨大的基礎原料、紗布生產基地,以及范圍寬廣的紡織產品,因此印度正在成為一個新興的外包中心。
隨著配額體制的取消,加之印度政府的愿景計劃和政策措施,紡織工業已經成為與IT 業和BT 業并行的朝陽產業。紡織工業不斷取得可喜的成績。投資提高,產量擴大,出口增長,這些都證明印度紡織工業已經復活。
(a)工業規模擴大
后配額時期,印度紡織工業已經擴大;工業規模從2004-05年的370億美元擴大到2005-06年的470億美元。在此期間,國內市場從230億美元擴大到300億美元,出口從140億美元擴大到170億美元。
(b) 投資形勢:
政府最后兩次聯邦預算中的激勵政策已經促進環境朝著有利于紡織部門吸引投資的方向發展。
企業家們開始將紡織工業視為一個大有希望的工業。近兩年,紡織工業生產能力大幅提高。投資意向數量增長出現前所未有的局面。
結論:
印度紡織工業現在的地位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強大。紡織工業在過去60年中經歷了3-4%的增長,但去年增長突然加大到9-10%。 紡織工業和紡織部門的形勢非常樂觀,現在人們已經認為紡織工業是一個“朝陽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