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壓之下,紡織企業應自己尋找新亮點
紡織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利潤率一直較低,總體水平一般不超過5%。而今年,紡織行業更是外憂內患,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紡織品出口增長迅速,一些發達國家出于政治考慮,保護本國不斷萎縮的紡織工業和其經濟、政治團體利益,千方百計設置種種障礙阻止紡織品貿易自由化進程。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我國紡織行業成本還在不斷上升,一些中小型紡織企業開始陷入困境,生產經營步履維艱。
我國紡織行業成本不斷上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位紡織企業的負責人這樣解釋說:在他看來,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原材料成本上升,今年以來,國際油價不斷創出新高,導致紡織行業重要原料之一的化纖價格不斷上升。上游產品價格不斷上漲,而下游產品價格卻很難上漲;二是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像紡織行業集中的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勞動力奇缺,前幾年勞動力主動上門求職的事已經很少了,現在即使是搶勞動力,也還是遠遠不能滿足勞動力的需要,而工人的工資方面,已由前幾年800元/月漲到了1500元/月,像湖州織里和廣東佛山等紡織行業最密集的地區,工資甚至達到1800元/月;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紡織企業越來越多,這樣就形成了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讓紡織企業啞巴吃黃蓮,有苦難言。
這幾種情況確實是目前許多紡織企業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就以全國童裝名鎮織里來說,在這個小鎮上,居然有近6000家從事童裝生產的廠家,而除了目前10家左右的廠家在申請商標之外,其它幾乎全部是“三無”產品,這樣的低價競爭十分明顯,而所帶來的后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只會讓他們的市場逐漸萎縮。不僅織里,據有關資料顯示,長三角的輕紡城目前已經到了遍地開花的程度。浙江長興輕紡城、海安蘇通國際輕紡城、上海楊浦國際家紡城……這一長串的長三角輕紡城的名單還可以延續下去。這么多的紡織企業,生產過剩加上低水平的重復建設,怎么不會導致產品優勢的弱化呢?
因此,紡織企業要想在競爭中求生存,必須要尋找自己的亮點,有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目前,一些紡織企業開始覺醒到這個問題,并針對自己企業目前所存在的問題,積極尋求對策。比如山東魯泰是一家民營紡織企業,近年來加大研發力度,提高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值,努力使產品質量走在市場前列。該公司成熟的產品針織密度已經達到180織,實驗室產品則可達到220織,而目前市場平均水準則在140織左右,因此山東魯泰經營的比較得心應手,毛利率高達18%,還有浙江藍天海紡織服飾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經營面料的公司,致力于將公司的"藍翔"防靜電面料和"海尚"休閑面料打造成中國面料"英特爾"。為此,藍天海公司嚴把原料采購關和產品質量關,并努力提升服務質量,在產品里加上面料說明書,這在面料行業內尚屬首創。因此,藍天海公司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公司卻發展得十分迅速。
俗話說:打鐵還得自身硬,只要紡織企業不斷尋找自己的亮點,找準自己企業的經營方向,無論外在的環境多么嚴峻,企業一定能夠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