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培元 零部件業期待更強勢
零部件產業之現狀:
低價競爭勢頭洶涌
就行業特性來看,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無論是產品品種、質量、檔次,還是行業的技術、工藝、管理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隨著我國縫制設備零部件市場競爭的加劇,不少零部件企業開始利用低價來開拓市場。一位浙江企業老總無奈地說:“有的企業為了爭取客戶,多低的價都敢報。只要有同行報出來的價格,他肯定比你報的低。我們這樣的小企業競爭不過他們,市場也被他們搞亂了。”對于大多數中小型零件制造企業來說,生產狀況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復投入,難以從根本上提高質量水準的情況。
當今國際上零部件市場的競爭,首先是質量的競爭,其次是價格的競爭。質量穩定的產品可以保持較長的出口時間和較大的出口量,而質量經常出問題的產品則難以生存,所以,零部件出口不能靠低檔次、低價格競爭,這不是長久之計。
目前,中國零部件企業正在陷入“低技術含量——低利潤率——低研發費用——低技術含量”的惡性循環,如何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已經成為國內零部件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零部件產業之企業:
躍躍欲試涉足整機行業
從今年初開始,縫制設備制造企業面臨著—個嚴酷的事實:各種有色金屬的價格一路上升,其中銅的價格更是令人咋舌。
縫制設備制造企業的生產成本對原材料的依賴性非常強,對企業來說,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無疑是“當頭一棒”。目前記者了解到,在這場原材料漲價風波中,不少整機制造企業都采取了利用零部件生產企業作為“緩沖帶”的方法,為企業能夠應對原材料上漲的壓力爭取了時間。
由于近年來零部件企業的數量越來越多,整機企業在零配件的選購上有了廣大的挑選余地,所以企業將配件價格一壓再壓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隨著市場競爭白熱化,整機企業必然會根據自己發展的需要,采用更為適合自身的采購要求及最佳采購原則(即用最少的資金采購質量最好、技術最先進、交貨期最短)的零部件,而不可能繼續賣面子給“關系客戶”。
眼見企業的利潤越來越薄,整機市場越來越火,不少零配件制造企業也開始嘗試“轉型”,悄悄“變身”整機企業。“這么多的員工總要吃飯吧!”這是許多零部件企業老總解釋企業轉型時道出的“苦經”。由于當初是以低價位、低質量的產品競爭打開了市場,所以導致的直接后果是企業競爭力嚴重缺乏,當受到整機企業價格擠壓時,稀薄的利潤逼得零配件制造企業不得不尋求新的發展。
福馬天津縫紉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杜貴明認為,整機企業與零件企業之間是一種競爭與合作的關系。競爭是市場發展的需要,而合作是推動企業進步的需要。杜貴明表示:“一臺縫紉機有上千個零部件,一個企業要全部做下來并不現實,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合作共贏。”
對于整機企業與零件企業之間的關系,行業內也有不同的聲音。生產零部件起家的浙江求精縫制機械公司,是臺州地區老牌零件生產企業。近年來,求精公司憑借自身雄厚的零件加工基礎,準確把脈市場,大膽嘗試,由零件生產轉向特種機整機生產領域,并投入大量資金,引進人才,成立了研發中心,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可以說求精公司是由零部件企業轉向整機與零件項目同步發展的成功典型。探其成功的原因有二:首先,求精公司所研發的特種機需要的零件大部分能做到自主生產,因此求精公司在整機上形成了較強的成本與質量優勢;其次,求精公司大大縮短了整機進入市場后的磨合期,在市場競爭中占得了先機。
歸根結底,零件行業想取得話語權,在產業鏈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須走出依靠技術抄襲和產品同質化的誤區,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附加值,這樣才能避免企業產品“短命”的現象。
零部件產業之質量檢驗:
加強質驗力度
對于規模型整機企業,嚴格的零部件的質量檢驗工序是非常重要的。
天馬縫紉機制造有限公司、飛馬(天津)縫紉機有限公司以及福馬(天津)縫紉機械有限公司并稱為天津縫制機械行業的“三駕馬車”。福馬公司主要做零部件供應,以確保天馬公司和飛馬公司得到保質保量的零件。福馬縫紉機械有限公司技術購買部部長徐永憶告訴記者:“作為專門的零部件配套體系,福馬對于出廠前的零部件進行嚴格的質量檢驗,確保出廠產品的正品率。但對于許多中小零部件企業來說,在銷售旺季時,連基本的產品質量抽檢也不能保證。久而久之,行業內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潛規則——整機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遇到次品零配件可以再返還給零部件企業。”
目前,相當一部分的零件企業仍然局限于固有思維模式,缺少對產品質量的再挖掘、再提升的意識,墨守成規的多,開拓進取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