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服裝產業“雄起”大幕開啟
- 11月10日至13日安徽服裝產業發展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中國服裝協會區域合作領導小組協同中國服裝協會產業經濟研究所、浙江省、江蘇省、杭州市、寧波市、深圳市等省市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紡織企業對安徽合肥、蕪湖等地進行為期三天的實地考察。考察期間,蘇浙皖三省關于“服裝區域合作與協同發展”簽定協議,并就江浙在合肥建立服裝生產基地達成了意向性協議。
業內人士介紹,此次中國服裝協會、江浙等地協會和紡織服裝企業組團來安徽考察,標志著服裝產業向中部地區轉移正式拉開了序幕,安徽無疑搶得了先機。
“寧波共識”促成安徽行
據了解,早在2006年10月第十屆寧波國際服裝節期間,浙江省、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陜西省、深圳市、杭州市、溫州市、寧波市的服裝協會(商會)相聚中國服裝名城—寧波,圍繞中國服裝產業區域合作和行業協同主題,舉辦論壇進行探討和協商產業轉移之事,并共議建立服裝產業區域合作與協同服務機制。從而達成了“寧波共識”。
安徽服裝商會秘書長葉梁介紹,由于目前服裝產業在沿海成本增加、勞動力奇缺的情況下,必然導致產業往中西部轉移。而安徽省整個紡織服裝業發展已逐漸得到全社會的關注。
“安徽作為中部地區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的橋頭堡,具有很好的區位優勢。作為全國科技創新試點城市的合肥人才儲備充分,在浙江服裝企業里安徽的產業工人占三分之一。”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區域合作領導小組組長馮德虎說道,“寧波共識”后的第一站首選安徽。
知情人士介紹,隨著服裝產業重心的轉移,未來一年中,安徽將迎來產業轉移的大潮,安徽省將進一步定位以加工為基礎,同時與浙江、江蘇等省進行全方位的對接,2007年將有近30家服裝企業入駐合肥。
產業轉移首選安徽
10日下午,安徽省服裝商會與中國服裝協會區域合作領導小組牽頭,江浙兩省十余家服裝企業和行業協會負責人組成的考察團一行共40人在合肥市政務中心會議室簽訂了多項協議。
據了解,其中關于“加強安徽浙江兩省服裝產業區域合作與協同發展戰略協議書”中內容包括:安徽引進浙江服裝品牌進入安徽服裝市場,規劃在安徽共同籌備建立浙江服裝安徽生產基地;引進浙江方面的高級人才并邀請業內專家、學者、企業家來安徽進行指導;落實生產基地建設工作,共同打造浙江服裝安徽生產基地;建議政府并協同落實基地的相關優惠政策。
而浙江作為中國服裝發展的前沿,有著品牌、人才、資金等方面的優勢,根據產業發展需求,逐步對安徽品牌的培育、品牌的營銷、品牌的輸入進行指導;引導浙江知名品牌進入安徽市場,擴大市場份額;鼓勵浙江服裝企業在發展的同時,在安徽建立加工基地和中西部地區市場營銷中心;對安徽地區進行服裝專業知識、營銷、管理等方面的培訓,增進兩地中高級人才交流等。
此外,在當天下午的簽約儀式上,“寧波市服裝產業園入駐中國合肥服裝創新產業基地”和“溫州市服裝產業園入駐中國合肥服裝創新產業基地”兩個協議也同時簽署。
葉梁介紹,此次多項協議的簽署,使得安徽在中部省份迎接服裝產業轉移中處于領跑地位。
安徽服裝業迎來發展良機
據了解,近年來,安徽省及合肥市的服裝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據統計,目前,安徽省規模以上服裝生產企業在200家左右,各地服裝市場眾多,且初具規模。 合肥僅站前路就出現了7家服裝市場,并由此形成了服裝商圈。預計到2007年10月,該商圈內服裝經營面積將達40萬平方米,鋪面5000個,提供就業人員近2萬人。
同時,位于合肥市兩大工業園中國·合肥創新服裝基地和安徽服裝三元產業園現已經完成了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正在進行之中。此外,蕪湖、馬鞍山、銅陵等地紡織服裝工業園也已相繼進入規劃和正式運作階段。其中,蕪湖市繁昌縣的孫村輕紡服裝工業園,已經集中服裝及其配套企業120余家,年生產總值近5億元,形成了從服裝加工到漂染、水洗、印花、繡花配套服裝生產線,成為安徽省最大的鄉鎮服裝加工出口基地。
葉梁介紹,安徽率先承接沿海地區的服裝產業轉移提供了充沛的條件。隨著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趨勢,下一批福建、浙江、上海、江蘇投資者進入,以及相當一批在服裝行業領域內積累了經驗的安徽本地打工者的回歸,安徽省的服裝產業呈現加速崛起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