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中國服裝業的機遇和挑戰
簡單地說,創意產業就是將一個普通的雞塊變成KFC、將一塊布料變成GIOGEO ARMANI
關于創意,全球首富比爾·蓋茨曾有一段經典的描述:“創意具有裂變效應,一盎司創意能夠帶來無以數計的商業利益、商業奇跡。” 2003年,韓國的電影、音樂、手機和電子游戲四大行業有著兩位數的增長,出口額超越了鋼鐵行業。在“韓流”的影響下,韓國躋身到世界文化產業的五大強國之列。英國的創意經濟則從首相開始從上到下貫徹發展,到2003年,其創意產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已經超過了金融業。
創意如何創富
創意產業是智能型產業,是從個人天分中獲取動力的產業,是以知識產權的開采和利用來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的產業,那么,到底創意是如何創造財富的呢?
以美國迪士尼樂園為例。它不僅創造出米奇老鼠、唐老鴨、小熊維尼、獅子王辛巴等卡通形象,就連中國傳統經典文化中的瑰寶《花木蘭》的人文創意也成為了迪士尼在文化財富上創新的有力佐證,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美國是如何將普通的生活消遣轉變為成功的創意產業模式,使之產生巨大的文化、經濟效益的?
簡單地說,創意產業就是將一個普通的雞塊變成KFC、將一塊布料變成GIOGEO ARMANI,而這個機會來源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創新的能力;一個是商業價值裂變的能力。“創新”的概念在現代并不鮮見,早在1912年經濟學家熊彼特就提出了這個單詞,直至今天,中國已有80%的企業以“創新”為經營理念,融入到企業的管理法則中。但是說來容易做起來難,在現實中,所有的企業依舊在創新缺位的低端競爭中掙扎。
中國服裝業能創新嗎?
2005年美國時代雜志曾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國還能創新嗎?》,引發我們深度的思考:在世界服裝業競爭環境下,中國還能創新嗎?
談到中國的服裝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第一:一是世界第一的“服裝制造大國”,第二是世界第一的“服裝出口大國”。然而在中國服裝制造業如火如荼的虛假繁榮背后,卻是用廉價的勞動力和龐大的市場培育國際品牌和養活國外設計師的尷尬真相。拿8億件襯衫換一架空客的事實,讓中國服裝業猶如天空里高高飄揚沒有方向的風箏,生命線攥在別人手中。為什么中國服裝業會如此被動和尷尬呢?最近幾年,與美國的經濟學者交流分析時,我認為這種處境的造成是基于以下幾個原因:第一、中國有廣闊的資源;第二、中國有非常廉價的勞動力,吸引著國際品牌的進駐;第三、中國擁有大量先進的進口生產工業設備;第四、中國有非常先進發達的交通設施、國際先進的物流產業;第五、中國有無數趨利的企業,對短期利益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