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軍魂 打造宏運 ---訪宏運衣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良杰
石獅的制衣業、晉江的制鞋業,20年前只是靠著幾把剪刀,幾只錘—廣起步創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衣制鞋業與衣車鞋機歷來是相依共存、互相促進、互動發展的。作為衣車鞋機業的行業巨頭——石獅宏運衣車貿易有限公司見證了石獅服裝業和晉江鞋業風風雨雨的發展歷程。
初夏的上午,記者一行驅車前往位于著名僑鄉石獅市四號工業區的宏運衣車貿易有限公司。宏運大廈辦公大樓散發著現代潮流的氣息。宏運衣車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良杰,一個過去的戎馬衛疆的軍人,現在的新銳民營企業的掌舵人走近了我們。他的沉穩和平和,難掩的是軍人特有的干練和睿智,他身上凝聚了晉江人的特質……吃苦耐勞、愛拼敢贏和天生的經商頭腦。
初搏商海誠信立業 軍人情懷本色不移
吳良杰1984年從部隊退伍,被安置在國營單位石獅百貨公司上班,這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在當時是讓人羨慕的。然而這種一成不變、波瀾不驚的生活使軍人出身的吳良杰感到很迷惑,他感覺到自己在部隊磨練的士氣都快要消磨殆盡了。難道自己真的要成為“等下班,等薪水,等退休”的“三等人”?下海經商的念頭就是這時冒出的。隨后他毅然辭去公職,成為了“敢吃螃蟹第一人”。
接下來他為自己“量身打造”了創業計劃。在市場分析和果斷定位之后,他發覺石獅的服裝行業還停留在傳統手工作坊為主的時代,對工藝和設備要求不高。“何不引進先進機械設備創新,鑄造石獅制衣業的輝煌?”吳良杰這樣想。
1990年是吳良杰最為艱苦的一年。因為資金和條件的限制,他只能在十幾平方米的狹小店而經營國產平縫機、舊衣車及其零部件為主的業務。但憑著“誠信為本,服務社會”經營宗旨,和十年多的勵精圖治,如今的宏運形成集銷售、安裝、維修于一體的服務網絡。擁有了宏運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香港)、上海一為道貿易有限公司、北京鑫卓利縫紉設備有限公司、晉江宏運制衣制鞋設備有限公司、宏運舊衣車商場、宏運服裝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等關系企業,在同行業中成為頗具影響力的企業主一。并于2002年成為中國縫機協會商貿委員會首批30家委員單位之一。
回想往昔歲月,吳良杰動情地說,作為軍人來說,只知天命,不知使命。下海經商的大膽決定走出了關鍵一步。人如果沉迷于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中,難逃被時代淘汰的命運。要想到鐵飯碗出有被打破的—天,要“茍日新,又日新”,與時俱進,不能抱殘守缺,更不能裹足不前,要打破框框,嘗試著改變觀念。因為一個人貧窮,不是口袋貧窮,而是腦袋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