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乍起冬裝走俏 服裝市場硝煙四起
姍姍來遲的低溫天氣讓今年稍顯冷落的冬裝市場趨于火爆,據商場人士預測,本周末羽絨服、羊絨衫、棉靴、暖被等冬令商品銷售額將以數倍乃至十數倍增長,這也令許多尚未開辟冬令商品專場的商家措手不及。
羽絨服硝煙四起“羽”眾不同
記者從北京各大商場了解到,目前羽絨服多以低價熱身入市,3折起價、全場5折的“特賣場”比比皆是,其中不乏名牌,而商家和消費者彼此心照不宣,所謂特價,不過是盡快清空舊款庫存的促銷手段。
品牌混戰趨向時裝
對于“看天吃飯”的羽絨服來說,波司登、雅鹿、鴨鴨等各大羽絨服廠家的競爭本已趨于白熱化,而皮爾·卡丹、鱷魚、紅都、哥弟、ONLY等知名服裝品牌也紛紛殺入羽絨服市場。其中,男裝羽絨服強調商務休閑,一般是在襯里加一層鴨絨,外表看起來并不臃腫;而哥弟、ONLY、VEROMODA等女裝品牌推出的羽絨服則被賦予了更多的時尚元素,大量使用了毛皮、珠串、腰鏈、綢帶等配飾,設計了彩條、幾何色塊、口袋等等;即使是傳統羽絨服廠家推出的羽絨服,也趨向更輕、更薄、款式更服帖得體,僅波司登推出的款式就有120余種。
為了搶占市場,健康概念也成為羽絨服增值的法寶之一,如納米“三拒”面料(拒水、拒油、抗污)、納米抗菌羽絨(將抗菌劑混合整理到羽絨纖維中,使羽絨具有抗菌、除臭功能)、洗后不留痕跡不變形等高科技賣點為消費者普遍青睞,高科技羽絨服的價格較普通羽絨服普遍高出10%-20%。
舊衣翻新遍地開花
入冬以來,大批“羽絨服加工店”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街頭,不少小區門口的店面甚至是比鄰而居,相隔不過10米。據店主介紹,送到店里的羽絨服多是品牌產品,雖然穿了幾年,顏色黯淡,款式過時,但羽絨的保暖性依舊很好,一般翻新一件短款羽絨服收費70-80元,翻新中長款羽絨服收費90-100元,翻新長款羽絨服收費120-150元,包括面料、拉鏈、帽子等等,4-7天即可完工。
一位店主告訴記者,到店里翻新羽絨服的顧客,多是認為舊羽絨服里的羽絨品質好,一般都很在乎自己拿來的羽絨,為了避免“調包”的誤會,自己都是先根據顧客要求制作好新外套后再要求顧客帶舊羽絨服上門,現場取絨充絨,一般半個小時即可完成。為了吸引顧客,店內放了很多品牌羽絨服畫冊,多數款式都可以仿制出來。
在芍藥居小區的一家“羽絨服加工店”,記者看到,一位店主當面剪開舊羽絨服外套,用一臺類似吸塵器的機器吸入羽絨,收集完畢后打開機器給顧客檢驗,確認后直接充進新外套中,由于舊絨不夠,這位顧客又以20元/兩的價格購買了2兩店內提供的羽絨。整個加工過程就在小屋的地板上進行,并沒有清洗、烘干羽絨,滿屋細小的絨毛飛舞,雖然店主和顧客都帶著口罩,但還是被嗆得連連咳嗽。
據了解,京城的“羽絨服加工店”雖多,但多以季節性的路邊小店為主,11月初開張,1月下旬就會關門,一般無法提供正規的發票。一旦發生了“調包”糾紛或者出現出絨、開線等情況,顧客很難再找到店主。目前很少有正規廠家、商家提供類似服務,西單商場內原有的一家羽絨服加工點也因為店面緊張而取消。
羊絨衫價格不菲面目乏味
雖然號稱軟黃金的羊絨衫向來以良好的舒適性、保暖性、透氣性得到了許多消費者的青睞。在安貞華聯的“鄂爾多斯”專柜,一位年輕白領告訴記者,自己買羊絨衫就是為了送給父母做禮物,而自己和同事寧愿購買品牌時裝的羊毛衫,雖然材質有差距,價格并不便宜,但外形美觀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