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貿易50成果顯著
2006年適逢新中國與非洲國家開啟外交關系50周年,中非貿易也走過了50年光輝歷程。半個世紀以來,中非貿易往來日益頻繁,規模逐漸增大,質量不斷提高,內涵日益豐富,關系愈加密切,成為中國與非洲國家全面友好合作關系發展的明證。
1950年,中非貿易額僅為1200萬美元,1955年上升為3474萬美元,1965年達到2.5億美元,這是20世紀60年代中非貿易最好成績。上世紀80年代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十分重視同非洲國家的友好合作,中非貿易額取得年均增長3.6%的好成績。90年代,中非進出口總額一直保持增長勢頭,其中不少年度的增幅在40%以上。2000年中非貿易額首次超過100億美元,2005年則達到397.4億美元,是50年前的800多倍。
中非貿易發展的最大特點是增長速度不斷加快。中非貿易額從1950年的1000多萬美增長到1億美元用了10年時間,從1億美元到10億美元用了20年時間,從10億美元到100億元也用了20年時間,而從2000年的108億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近400億美元,僅僅用了4年時間。尤其是2001年以來,中非貿易額每年接近40%的速度遞增,充分顯示出中非貿易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非貿易發展的另一特點體現在質的根本改觀上。首先是商品結構不斷優化。上世紀50年代,主要以棉花、農礦產品等初級產品為主;60年代至70年代則以輕紡產品為主,工業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出口逐步增長;90年代中國對非洲出口的商品從以紡織品、輕工業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逐步轉變為以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機電產品為主。2000年以來,中國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已占中國對非洲出口商品總額的50%以上。
中非貿易發展的第三個特點是貿易方式日趨多樣。中非貿易50年來經歷了記賬貿易、易貨貿易、現匯雙軌制貿易,發展到以現匯貿易為主的階段。目前中非貿易已由初期民間貿易發展到一般貿易與對外投資、承包工程、對外援助等多種方式的相互結合。尤其突出的是貿易區域更加寬闊。中國在非洲的貿易伙伴已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埃及、摩洛哥、突尼斯等少數北非國家發展到今天遍布非洲各個角落。特別是中國同非洲經濟最發達國家南非建立外交關系,有力地推動了中非貿易的發展,到2005年中國對非洲出口超1億美元的國家已達26個,中國從非洲進口超1億美元的國家達18個。
進入21世紀,中非貿易關系更加密切,成果更加顯著,質量進一步提高。中國先后同非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同40多個國家簽訂了《雙邊貿易協定》,與35個國家建立了雙邊經貿混(聯)委會機制,同28個非洲國家簽署了《雙邊鼓勵和保障投資協定》,與8個非洲國家簽訂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自2005年起中國給予29個非洲最不發達國家190種輸華商品免關稅待遇,大部分為有關非洲國家的優勢產品。這些互利互惠的協定、機制和政策,無疑對中非貿易持續發展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
人們有理由相信,50年親密合作與往來,造就了中非貿易輝煌的昨天;中非雙方將進一步推動雙邊貿易不斷前進,迎來
更加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