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饒玉山:打工娃成為紡織服裝業中堅
在玉山中洋服裝廠1000多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內一片繁忙,機器轟鳴,120名員工正趕制10萬件出口歐美的襯衫。廠長邱元璋指著辦公桌上一大疊服裝訂單喜滋滋地說:“現在廠里所有員工連軸轉都忙不過來,已經把生產安排到了明年3月份啦!”在浙江一家服裝企業摸爬滾打10多年,從一名普通員工升任為主管廠長的邱元璋,2004年8月放棄年薪6萬元的豐厚報酬,帶著技術、市場和管理經驗回鄉創辦了中洋服裝廠。在玉山,這樣的服裝生產企業有40多家,其中80%以上都是由外出打工人員回鄉創辦。
玉山與紡織服裝行業最發達的省份浙江省山水相鄰,全縣約有2萬多名農民工在浙江從事紡織服裝行業,并且有相當一部分已成為浙江服裝企業內的中堅力量,也積累了一些資金。2003年,該縣專門組織人員就如何發展服裝產業進行市場調查,鼓勵能人返鄉創辦服裝廠,政府幫助企業解決相關難題。當年,一位叫傅木清的農民回鄉創辦了第一家服裝廠。隨后,民營服裝加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主要產品包括西裝、運動服、睡衣褲、皮衣、童裝、羽絨服等,產品70%漂洋過海,遠銷歐美、非洲、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要建成外貿服裝出口加工基地,就少不了先進的技術設備和良好的信譽,玉山人為此舍得花錢甘于吃虧,贏得了外商的青睞。親情樹服裝廠從日本進口了亞洲一流的鎖眼機、粘合機以及其它機器。去年初,一個俄羅斯客商向廠里下了7萬元訂單,由于當時正處于農忙時節,延誤了一個星期交貨,按照合同,廠里支付了8萬元賠償金,使創業之初的工廠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但卻贏得了外商的信賴,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去年8月,玉山成立了服裝協會。協會制定了統一的行規,處理企業之間或與外部的糾紛,傳遞國家對服裝產業的相關政策和信息,并引導和帶動企業加大技改力度。今年元月,玉山三清制衣有限公司的18萬元貨款被浙江一家企業拖了7個月還未拿到,協會立即以行業組織的名義發函給該企業,經過一個星期的協商終于妥善解決。如今,該縣服裝品質得到了逐步提高,品種也日益增多,有8家企業注冊了商標,爭創自己的服裝品牌,“麥可將”“云游”“督豪”等品牌在國內同行業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據了解,今年1—10月,玉山服裝企業加工和銷售產值2300多萬元,解決了2000多名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