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 標準先行
——記全國縫制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四屆二次全體會議
11月14日,第四屆全國縫制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浙江寧波江東新舟賓館隆重召開,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田民裕、常務副理事長何燁、副理事長胡淼海、顧問王承康、上海縫制機械協會秘書長雷杰、上海縫紉機研究所吳劍敏、副所長周玉竺,及來自各大企業的標委會委員出席了會議。
會議由王承康和雷杰共同主持,在周玉竺通報完各項標準的修改和制定的具體情況后,到會的各位代表和領導們開始踴躍發言,探討如何將標準制定得更加合理完善。
在會上,很多委員認為,標準的制定要符合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自上海惠工縫紉機三廠的羅一明委員指出:“現在已經進入機電一體化時代,很多廠家都不是以往那樣大而全了,我們廠現在只生產機頭,而控制系統則是靠采購而來。現在制定的標準是機頭和控制系統雙項合并的,而我們需要的是針對機頭的標準,因為我們不可能將買來的控制箱逐個打開進行測試,這太不符合實際情況,針對這個問題兩項標準在設定時最好分開。”來上海自鮑麥克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甄力也指出,標委會修訂的一些標準如振動指標和絕緣電壓數值并不十分符合真正的測試水平。“國家強制標準應該優先考慮和制定,應該將他們放在現行標準的前面,后面再加上我們行業自己所制定和修訂的產品標準。”來自北方天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王向東指出了國家強制標準的重要性。
此外,其他委員也指出,厚料機、平縫機、套結機等速度都不一樣,這個標準應該是一個過渡的標準,而不是一個絕對的標準。來自華南的張錦洪委員說:3500—4000的轉速稱不上是高速平縫機,高速平縫機起碼要達到5500轉。
當然,標準的建立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完善,來自杰克的邱衛明委員說:“我們現行的標準可操作性差,在中小企業中推廣起來難度很大。而且,由企業自己提出的標準不應該理所應當地分配給該企業,而應該由協會和標委會來根據企業特點和實力來分配任務。”他的發言得到了協會領導的重視,代表們也紛紛贊同在下午的會議中,重點匯總了上午的討論結果,明確落實了項目的承擔單位。其后,到會領導總結了標委會在2006年的工作完成情況,完善2007年的工作計劃,并通過了“全國縫制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電氣專業組工作管理辦法”,組長和副組長分別由來自興大豪和鮑麥克斯的高工張興國和甄力擔任。
在會議的總結報告中,副理事長胡淼海作了指導性的發言。他指出:“我們行業的產品研發已經進入機電時代,很多產品都是高科技含量充足的,而我們現在所討論的大多是一些市場上已經幾近淘汰的老產品,這樣的滯后型標準已經無法滿足行業的發展需要。我們的標準應該具有前瞻性和指導性,在新產品的研發前期就應該制定標準。標準要市場化、商業化,要讓用戶來探討具體規格參數,而不是等到這種產品已經在市場上熱銷之后再制定。”
何燁副理事長在會上指出:2006年標準化的一個重大改變在于指導思想的變化,在人員、機制和經費上都有了保障。以前我們的92項行業標準在結構上是不合理的,其中35個家用、36個工業、21個通用,平均標齡長達10.8年,2000年以后的只有20項左右。而現在,在標委會和各企業的努力下,已經有了可喜的轉變,相信今后更好的局面會展現在我們眼前。
最后,田民裕理事長認為:市場在變,科技項目也在跟著變,企業報項目要認定自己項目的技術參數,不要好高騖遠,更不要妄自菲薄,要認真審視自己的企業特點,認識到我們行業平臺的優勢和劣勢。我們現在的平臺應該說是強有力的,但我們還缺乏核心技術競爭力。因此,我們更應做好各項標準的研究工作,這是行業具備強勁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