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服裝業 競爭優勢源自產業集群優勢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服裝工業迅猛發展,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一服裝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從專業市場或出口加工生產來看,我國服裝的主產區分布在浙江、福建、廣東、江蘇、上海、河北等地,形成了眾多以產品品種為導向的區域性產業群,發展速度明顯高于其他地區。浙江服裝產業更是獨樹一幟。迄今為止,全省有服裝加工企業8000余家,占全國服裝生產企業的18.2%,年產各類服裝20億件,占全國的20.8%。年出口創匯24億美元,在全國的排名從以前的第八位躍升到第二位。
浙江服裝產業如何獲得快速增強的競爭優勢?筆者認為,從集群的觀點來看,這主要在于相互滲透、彼此促進的三個方面,即全省服裝產業集群系統的集成優勢、各地產業的集群優勢以及集群企業的品牌優勢。
1.集群系統的集成優勢
理論上,集群本身就具有系統的內涵。集群系統則可以被理解為由一個個集群構成的更高級別的地域產業系統。既為系統,其中就暗含著內部的成員子系統之間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聯系與交融。浙江服裝產業正是由分布于全省各地的企業集群共同組成的。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這些集群在產品上分工明確,在市場經營活動中,集群之間聯合、協作與借鑒的現象時常發生,并由于彼此間的地理鄰近,在經營績效方面競爭與比較的意識非常強烈,最終表現出強大的系統集成優勢。
這個集群系統初步形成杭(杭州)甬(寧波)甌(溫州)"三足鼎立"的空間分布格局。它們分別依托于智力(杭州)、實力(寧波)和魄力(溫州)優勢,各自以生產女裝、男裝和休閑裝為主打產品,無論在產品品牌還是在營銷策略上,都創造出鮮明的區域特色。例如,杭州女裝憑借以學院派為主的杭派女裝設計師、打造了一批具有濃厚的地方文化底蘊的品牌(諸如"江南布衣"、"藍色傾情"、"秋水伊人"等),并以連鎖經營方式輻射市場。寧波素以"紅幫裁縫"著稱,具有悠久的服裝文化歷史,擁有一批全國知名的大型西服生產企業。溫州作為服裝業的后起之秀,通過海外僑民這種社會網絡資源及時獲得國際服飾最新信息,形成了自然、質樸、灑脫、柔美為特色的甌派服飾。除此之外,湖州市織里鎮以童裝生產為主,全鎮擁有6600家童裝生產企業,年產童裝1.2億件(套),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童裝之都";平湖市新達、諸暨市楓橋鎮和海寧市也已經形成相當大的服裝生產規模,分別生產運動服裝、襯衫和皮裝。
近些年來,各地服裝企業先后進入實力擴張階段,紛紛采取產品多元化經營策略。這種策略的實施并不是簡單地依靠擴大規模的方式,而是從保存自身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角度出發,加強與其它地區集群企業的聯系與合作,利用后者已經形成的專業化優勢,共同發展。以寧波市一家羊絨服裝企業為例。他們的產品多元化經營策略是在羊絨服裝的基礎上,向休閑服裝、襯衫等產品拓展,目前這些新產品并不需要自己新建工廠來制作,而是通過在溫州、杭州、紹興等地尋找專業生產商代加工。這種做法既有效地利用了其它地區的優勢資源,避免了重復建設和過度競爭的弊端,同時也降低了集群企業自身的經營風險,以高質量、低價位的產品增強了市場競爭力。這種協作甚至不斷擴展到浙江省內相關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例如紡織面料及輔料(紹興)、皮鞋(溫州)、領帶(嵊州)、襪子(諸暨大唐)、紐扣(橋頭)等。隨著集群企業多元化經營的不斷深入,企業集群之間的合作力度將進一步加強,全省服裝產業的資源整合將更為合理,集群系統的集成優勢也將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