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機市場規模80億美元
- 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從2003年迄今,中國紡機市場每年的需求總量基本上維持在80億美元左右,變化也只是在進口與國產數量比例之間調整。2004年中國進口紡機設備35億美元,國產紡機銷售369.97億元(人民幣,下同),出口6.68億美元;2005年進口設備30億美元,國產紡機銷售458.85億元,出口8.87億美元。
中國紡織行業在 "十一五" 規劃中提出,到2010年底全行業纖維加工量要達到3,600萬噸,這也就意味著未來每年還有200萬噸纖維的絕對增長量。今后幾年中國紡機設備的需求量必然會隨著紡織規模的擴大而有所增長,但不會像前幾年那樣每年保持20-30%的幅度增長。
在過去幾年里,80億美元的中國紡機市場中,國產設備的數量占80%,但大多數占據中低端市場,所以銷售額所占比例不足60%,進口設備的銷售額約占40%。
前幾年中國棉紡行業每年的增長量大約在1,000萬錠,其中400-500萬錠是中低檔產品,簡易劍桿織機每年也有8-10萬臺。而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隨著國家宏觀調控限制性措施的相繼出臺,紡織行業一些擴大規模的項目不得不緩建和停建,因此中低檔紡機產品的需求量明顯減少,高檔設備需求量快速增長。今年以來,這種需求趨勢的變化體現得更加突出。今年首8個月,用于擴大規模的中低檔設備銷售明顯減少,帶集體落紗的細紗機長車、高檔精梳機、自動絡筒機、機電一體化的粗紗機等產品的銷售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好。
這幾年國外的一些針織、印染后整理設備企業紛紛到中國投資開工廠,使中國針織、印染后整理設備的制造水平有所提高,但這些企業都不是在這一領域的頂級企業。因此,計算機大圓機、計算機橫機、毛印染設備以及一部分特殊品種的印染設備還不得不進口。另外,中國棉紡成套設備雖然已經很成熟了,但現在又面臨隨著紡織企業需求的變化而要不斷提升和改進的問題。在關鍵環節上,比如細絡聯、包括自動絡筒機還是以進口為主。今年上半年,棉紡成套和化纖長絲成套設備的進口量均有所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