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加速融入世界
- 中國寧波網訊 前兩天,做外貿生意的李先生終于將一輛寶馬車開回了家。“入世”5年,從夏利、捷達到寶馬,李先生剛好換了三次車。李先生告訴記者,“入世”后,不僅車價逐步與國際接軌,消費理念也在一步一步地和國際接軌,消費者享受到的服務也越來越好。
李先生換車的經歷是甬城市民5年來受益于“入世”的一個縮影。在經濟成就顯著的同時,普通百姓同樣得到了巨大實惠。從2001年到2005年,在物價基本維持穩定的前提下,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991元上升到17408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5362元上升到7810元,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也由9.95平方米上升到23平方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414.2億元上升到759.8億元,城鎮登記失業率卻由3.8%下降到3.5%左右。可以說,這五年為我市提前進入小康社會奠定了基礎。
“電信競爭,讓我年年換手機號,哪個便宜用哪個”。劉先生是2000年從南京一所大學畢業后來甬工作的,“入世”5年他感受最深的就是電信服務與資費的變化。據小劉回憶,他最開始用的是一種沒有月租費的手機卡,接、打電話都是每分鐘0.6元。當時還有呼機,手機經常關著,急需回復呼機時才用一下。后來聯通有了一種月租25元,接、打電話都是0.2元的卡,他又換成了這種。2002年年底,小靈通推出,小劉又成了“雙槍將”。現在,他終于選定CDMA。不過,小劉表示,他還會將選擇進行下去,去追逐最便宜的通信消費。
在我市某股份制銀行理財中心工作了多年的小金對5年來我市理財市場的發展與變化最有發言權。他不僅在每天的工作中感受著這種變化,而且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加速著這一變化。
“5年前,當我們打出‘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口號時,很多人奇怪地問我們什么叫理財。在他們看來,每個月有點余錢存進銀行就是全部的理財了。可是現在,還有人這樣認為嗎?理財不僅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更讓我們的生活變了樣。”小金介紹,他記得理財中心剛成立的時候,除了簡單的存取業務,幾乎沒有什么理財產品。后來有了些理財產品,但都是大眾化的,根本不區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漸漸地,銀行開始關注不同收入人群的差異,逐漸推出一些風險和收益各異的新產品。現在,無論是誰來到銀行,不僅能選到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而且還可以通過結構性理財產品分享全球股市的成長。 據寧波銀監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僅今年前9個月,轄內銀行就推出幾十種個人理財產品,實現銷售36.86億元。此外,各項增值服務和有償服務的增加同樣是銀行業這五年來出現的新氣象。
家住東湖花園的王大伯夫妻上個月剛從澳大利亞女兒家回來,王大伯高興地對記者說:“這些年我們寧波的變化太大了,我們在家門口享受的國際化服務越來越多了,現在寧波在許多方面一點也不比國外差。”王大伯認為,是“入世”讓市民獲得了更多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