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阻力?是助力? 技術標準應隨市場而變
11月10日,國家標準委員會宣布,我國和美國已經建設了一個專業的信息平臺,用于解決由于標準差異而產生的貿易摩擦。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劉平均說:“我們建立這個網站,把所有的標準都放在上面,這樣就能減少很多事件的發生。”美國是發起對華反傾銷案件最多的國家,目前為止已有112起,占世界第一位。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兩國之間的很多商業標準和行業標準不一致。以紡織品為例,由于標準不一樣,我國曾多次遭到美國的反傾銷調查,出口額也從以前的30%降到了現在的不到15%。
據悉,我國還將在近期與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等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也開始合作。
相關專家認為,這意味著中國的標準化工作已在國際層面上進入了實質性的階段。這對中國企業的發展是有推動作用的。
行業現行標準落后于發展實際
就在國家標準委員會宣布這一事件后的第四天,第四屆全國縫制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也在浙江寧波召開,來自行業協會、眾多行業骨干企業的人員及相關研究所的專家聚在一起探討縫制機械行業的標準化制定和完善問題。
會議的一個焦點,是大家都一致認為標準的制定要符合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
一個現實情況是,現在已經是專業化生產時期了,很多廠家都不是以往那樣大而全,不少企業專注于某個領域的發展,比如上海惠工縫紉機三廠,現在專注于生產機頭,需要的是針對機頭的標準。而現在制定的標準是機頭和控制系統雙項合并,這就意味著企業必須將買來的控制箱逐個打開進行測試,這顯然不符合實際情況。因此,該公司的負責人羅一明提出,針對這兩個部件的標準在設定時最好分開。
而上海鮑麥克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甄力也指出,標委會修訂的一些標準如振動指標和絕緣電壓數值并不十分符合真正的測試水平。“國家強制標準應該優先考慮和制定,應該將他們放在現行標準的前面,后面再加上我們行業自己所制定和修訂的產品標準。”
此外,也有企業指出,厚料機、平縫機、套結機等速度都不一樣,這個標準應該是一個過渡的標準,而不是一個絕對的標準。華南縫制設備公司的張錦洪表示,3500-4000的轉速稱不上是高速平縫機,高速平縫機起碼要達到5500轉。
“行業現行的標準可操作性差,在中小企業中推廣起來難度很大。”浙江杰克縫紉機公司的邱衛明認為,標準的建立需要不斷地改進和完善。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行業的標準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是標齡過長,標準老化。根據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的規定,標準復審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而在行業的100多個標準中,超過5年的標準占到了60.6%;其次,部分產品標準規定的技術指標水平不高,致使進入本行業的門檻較低,不少作坊式的生產企業紛紛涌人,導致低質量、低價格的惡性競爭屢禁不止;其三是重產品標準,輕基礎標準、方法標準,由于新產品、新品種的不斷問世,行業的產品標準已難以保持較高的覆蓋率。
行業資深人土認為,縫制機械行業標準落后于產品的生產發展,是中國絕大多數行業標準現狀的一個縮影。它將在阻礙行業技術創新、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缺少競爭力等方面產生消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