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縫機業機電一體化之路
隨著紡織服裝、箱包、鞋帽等產業的不斷發展,縫制業對縫制機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縫制效率和縫制質量的提高始終是縫機業不斷追求的目標和不斷探索的方向。縱觀國內外縫制機械技術的發展歷程,縫制效率和縫制質量的提高大體上經歷了專用化、高速化等幾個發展階段,目前縫制機械技術的發展已經全面進入一個新階段,即機電一體化階段。
機電一體化的縫紉機產晶,主要表現在電腦控制自動剪線平、包、繃縫紉機、電腦控制繡花機、電腦控制特種機、鎖眼機、釘扣機、套結機、花樣機)和電腦控制縫制單元(如開袋機、襯衫袋機、褲后袋機等)。電腦控制技術的自動控制優勢,使縫紉機產晶的縫紉效率和縫紉質量都大大提高,市場也期盼質量穩定、價格低廉的電腦控制自動縫紉機,機電一體化的縫紉機產品已是大勢所趨。
本文僅以機電一體化平縫機為例,探討縫紉機電一體化發展的現狀和對策。
大勢所趨
在工業縫紉機總產量不再大幅度增長的前提下,全面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縫紉機產品的機電一體化是行業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的必然性戰略選擇。
《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行業“十一五”發展目標就是要“立足科學發展觀,創新發展模式,實現由數量增長型向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型方向的轉變”。在此前提下,預計到2010年,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年產值將達600億元以上,在“十五”期末的基礎上翻一番。行業有識之士一致認為,在工業縫紉機總產量不再大幅度增長的前提下,全面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縫紉機產品的機電一體化是行業完成這一規劃目標的必然性戰略選擇。
以行業2005年統計的工業縫紉機產量700萬臺為計算基數,“十一五”期間行業機電一體化產品占25%-30%計算,那么可以預見每年將有200萬套左右的工業縫紉機電控系統的市場容量,也給大量整機和電控系統生產企業留下了充滿誘惑和希望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