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紡業:技術成就產業 創新成就未來
- “在棉紡行業中,現代紡紗工藝的研究突破,往往意味著棉紡成紗質量的顯著改善及由此帶來的經濟效益的提高。發展新型紡紗技術、提高新型紡紗在生產中的比重將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棉紡行業的重點。唯有將著力點放在自主創新、優化結構上,才能切實使行業轉向質量、效益型增長的模式上來。”這是由上海紡織科學研究院等單位主辦、蘇拉集團協辦的“2006全國現代紡紗技術研討會”上代表們形成的共識。
技術提升產業是永恒的主題
此次研討會上,代表們談到,技術創新,提高產品檔次,使我國逐漸從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邁進,是紡織工業“十一五”規劃的重要內容。今年作為開局之年,是紡織行業向“三個創新”的轉移之年,是紡織行業持續快速發展之年。如何抓住機會,充分發揮優勢,看清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在科技進步、研究開發、組織管理、產業鏈結合、現代營銷方面的差距,進一步提高自身競爭力,獲得更多的國際商機,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大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梅自強認為,我國紡織工業是外向依存度較高的行業,全行業纖維加工總量有三分之一出口,而棉纖原料、先進的技術裝備又大量進口。出口產品質量不高、檔次不高、競爭力不強,要在國內外激烈的大環境下占一席之地,最主要的是增強產品競爭力,用技術提升產業發展。
提高生產效益是發展之路
2006全國現代紡紗技術研討會特邀全國知名紡紗專家、紗線質量標準制訂者進行主題報告和專題討論。為了便于參會代表與專家近距離接觸,突出“專業性、針對性”,主辦方還專門安排時間進行現場答疑,討論行業中的熱點、難點,并以互動形式進行交流。
專家代表們圍繞“十一五”期間我國棉紡織行業總體發展形勢進行了分析及展望,而且從最新烏斯特公報談紗線發展趨勢與要求,并具體談論了紡紗企業如何利用2007烏斯特公報控制紗線質量,利用新型纖維提升產品附加值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