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商場看不起本地服裝產品
- ——重慶服裝協會稱地產裝需展示平臺
重慶多家媒體連續披露新世紀解放碑店將渝派女裝全部“趕出”、生產企業因之欲全部到外地注冊、落戶的消息后,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受市有關方面委托,市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向市經委提交緊急報告,懇請“市級有關部門和流通領域應支持、培育地產服裝品牌,以……振興重慶服裝產業”。
據市服裝(服飾)行業協會秘書長陳尚福介紹,報告主要從六個方面對該事件進行了分析。首先,新世紀解放碑店之舉嚴重挫傷了渝派服裝的發展積極性,使渝派服裝企業感到本地發展環境欠佳。其次,根據市政府1998年出臺的《關于加快服裝工業發展的通知》,市內主要商業企業應“設本埠服裝銷售專柜”,新世紀解放碑店顯然違背了該政策。其三,據調查,被新世紀解放碑店要求退出的7家企業產品“銷售業績很好,不屬于商場所規定的末位淘汰范疇”。其四,盡管新世紀有關人士稱,這次被淘汰出局的產品定價在300元以下,但被淘汰出局的產品定價并非都在300元以下,而且其定價適合本市消費水平,銷售情況一直較好。其五,下個月本市將舉辦第四屆國際服裝文化節,但新世紀此舉,已導致一些市內外服裝企業明確表示將不再參加該節。其六,受該事件影響,已有一些其他本地服裝企業表示,將加快外地注冊、落戶的進程。
據悉,地產服裝業上世紀80年代曾在全國排名第五,但由于各種原因,目前在全國已處于中下游水平。
有數據顯示,地產服裝目前在市內各大商場的服裝銷售份額中,占有超過20%的比例,且呈現上升態勢。但令地產服裝尷尬的是,多達七成的地產服裝,都打著外地品牌,不敢名正言順地稱自己是“重慶造”,“因為一些商場看不起本地產品,生怕經銷本地產品降低商場的品位。”陳尚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