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集團:從量的飛躍到質的提升
“近5年,紅豆服裝不僅有量的飛躍,還完成了質的提升”。紅豆集團總裁周海江自信地說。
周海江所說的“量的飛躍”,指的是服裝量上的增長。作為相對多元化的企業集團,2001年紅豆產銷近30億元,2005年達到117億元,今年將達到145億元。按照服裝占紅豆整個產業結構的50%,5年中,紅豆服裝增長了近4倍。而“質的提升”,周海江認為,體現在企業從容應對入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完成了從產品經營向自主品牌、從產品制造向自主創新、從傳統管理向現代管理的三大轉變。
從產品經營到自主品牌
周海江說,入世后,一些歐美的采購商直接到中國工廠訂貨。與許多中國企業一樣,紅豆在短時間內訂單、利潤都有所增加,并感到現有生產能力不夠。于是,我們加緊擴能,新建廠房。但是,隨之而來的中美、中歐貿易摩擦的加劇,新的貿易壁壘重新出現,使我們不得不將新廠房暫時停工。我們開始反思盲目擴張將要帶來的弊病。我認為,這一切皆因中國沒有過硬的服裝品牌,要想在國際市場上擁有主動權,必須放棄單純量的增長,而應投入更多精力,打響民族品牌。
近年來,紅豆加大了品牌國際化的力度,并邁出了實質性步伐。2002、2003年,紅豆先后在美國紐約、洛杉磯成立分公司。為更直接地面向國際市場,紅豆以音譯字母“HODO”為設計創意,推出企業全新的標識和品牌形象。另一方面,紅豆與著名設計師王鴻鷹聯手,于2005年11月底推出HODO高檔女裝。經過一年的市場開拓,HODO 女裝已經順利進駐國內20多個中高檔商場。
從產品制造到自主創新
為了克服制約中國服裝業做大做強的技術、設計短腿,紅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鼓勵技術創新。
如今,紅豆集團成為了國家專利試點企業,下屬企業每申請一個專利,將得到集團1萬元獎金,專利開發者也將得到優厚的獎勵,專利轉化為產業化生產后,開發者將再獲優厚獎勵。為了鼓勵創新,集團每年還評選出10名“技術創新精英”并獎勵2萬元現金,評選10名“技術創新先進”。如果連續三年獲得“技術創新精英”,集團將授予“技術創新功臣”,不僅能獲得高額獎金,還將獲得10萬元干股,每年享受分紅。
到位的激勵措施,使科技人員爆發了極大積極性。截至今年12月10日,紅豆已申請專利178件,同比增長52%。所有專利全部轉化為產業化生產,銷售額達到20多億元。
從傳統管理到現代管理
周海江一再強調,現代管理不在于是否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也不在于表面上是否有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而關鍵要看人員的任用。“如果下屬子公司廠長、經理的職位是通過關系取得的,企業還是傳統企業。只有企業的關鍵崗位、高級職位都是通過制度、通過競爭取得,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制度。”周海江介紹,他本人當上總裁,就是通過多輪無記名投票,海選產生的。
另外,紅豆還通過制度選人、競爭上崗等方式,不斷推進民主化進程。而競爭上崗、賽馬不相馬等制度的推行,使大批年輕管理人才脫穎而出。
為什么要改成現代企業制度?周海江認為,這也是與國際接軌的必要途徑。入世后,與國外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必須徹底改變原有的傳統管理方式,真正吸引人才為企業效力。
紅豆的三大實質性轉變,也給企業帶來了更多的生意。現在,一些國外大一點的公司在紅豆的外貿訂單,有的一家就達30萬—40萬件(套),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周海江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