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中美協議即將到期 紡織品貿易又面臨新挑戰
隨著中歐、中美紡織品協議即將于明年和后年底到期,我國紡織品貿易又將面臨新的挑戰與環境。為及早研究2007/08年后形勢及應對策略,“中國紡織服裝發展戰略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日前在江蘇南京舉行。與會代表圍繞2007/08年后我紡織品出口形勢、歐美限制措施動向、周邊國家競爭力變化及我應對策略等議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理性判斷2007/08年后紡織品貿易形勢
中歐、中美紡織品協議的簽署,為我紡織品出口帶來了穩定的貿易環境,確保了我紡織品貿易的有序發展。今年以來,尤其是下半年,企業出口保持穩定增長,出口價格提高,出口效益得以提升,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企業普遍反映,穩定、可預見的貿易環境增強了客戶信心、促使訂單回流,因此盡管今年以來歷經匯率上浮、退稅率下調等宏觀政策調整,我紡織品出口無論從規模上、還是效益上仍取得了良性的發展。從目前企業接單情況看,預計明年上半年這種穩步發展態勢仍將持續。與此同時,由于中歐協議即將于明年底到期,如果相關政策屆時不能明朗,則明年下半年我對歐貿易很可能會因企業等待觀望、推遲出貨等而受到相應影響。
雖然今年以來我對歐、美出口保持平穩,但對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土耳其、墨西哥等一些歐美周邊國家的出口增長卻出現異常。由于歐美設限,大量中國貨物輸往其周邊國家,而一旦2007/08年協議終止后,如果國家不采取主動管理措施,這部分貿易勢必將浮出水面,再次造成我出口量增價減的混亂局面,從而為歐美利用特保、反傾銷措施等手段對我實施限制提供口實。
歐美企圖在2007/08年后利用反傾銷、反補貼措施等手段對我紡織品實施限制的意圖明顯,一旦實施,我在歐美市場份額將遭到嚴重削弱。與會代表認為,反傾銷、反補貼措施對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危害要比單純的數量限制大得多。尤其是國有企業,由于非市場經濟地位條款的制約,更將受到嚴重影響。歐美目前的動向是個非常危險的信號,要引起政府和行業的高度重視。
周邊國家紡織業崛起不容忽視。作為世界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和出口國,中國紡織產業鏈齊全,行業規模和生產能力突出,供應能力、服務水準、反應速度、配套規模和基礎設施等綜合競爭力在世界上位于前列。然而,應該看到,很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亞洲周邊國家的紡織業競爭力在不斷提高,中國的成本優勢不斷下滑。與此同時,這些國家的政府也正在采取鼓勵性措施,促進其紡織業競爭力的提高。其紡織業整體實力的迅速發展,為歐美大型進口商實施全球采購戰略、快速轉移訂單提供了便利和可能。中歐、中美紡織品協議實施以來,亞洲周邊國家受益最大。可以預見,一旦中國面臨的外部貿易環境發生突變,這些國家將有能力迅速填補中國留下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