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5年貿易摩擦回頭看 政府企業共同防守反擊
- 新華網廣州12月11日電 這是兩組最新數據:商務部10月底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共有23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發起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和特保調查70起,案件數量為歷年同期之最。
另一組數據來自廣東:廣東省外經貿廳廳長梁耀文11月30日說,目前廣東被卷入貿易摩擦的企業應訴率已從2001年的44%上升到90%,歐洲及北美地區案件的應訴率更達到100%。
2001年,多哈“一錘定音”,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5年光陰荏苒,面對著日益嚴峻的國際貿易摩擦形勢,中國政府和企業正在上演一出精彩的“防守反擊戰”。
中國接連遭遇貿易摩擦 呈現四大征兆
貿易摩擦形勢呈現新特點
回顧入世5年的經歷,貿易摩擦越來越多、影響越來越大,是中國大多數貿易界人士最直接的感受。
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信息顯示,截至2005年,我國已連續12年成為世界上遭受反傾銷調查和被實施反傾銷措施數量最多的國家,今年這一紀錄很可能還要延續。
入世5年以來,中國面臨的貿易摩擦形勢呈現新特點:
一是摩擦從個案轉向體制層面。近年來,歐美等發達市場對我國的人民幣匯率制度的“關注”可謂是甚囂塵上,今年還針對我國汽車零部件進口機制向世貿組織提出投訴。
二是摩擦領域逐步由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領域擴展,從勞動密集型產品向其他產品延伸;產業從傳統的農業和紡織汽車等向電子信息、通訊、飛機制造、生物等高科技產業領域升級。
三是從反傾銷向多種貿易保護手段擴展,使用了包括特保條款、337知識產權調查、質量、技術、衛生和環保標準等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手段。
四是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蔓延。目前,印度、巴西、土耳其等發展中國家對我國發起的反傾銷案件數量,已占到我國遭受反傾銷案件總數的60%。
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曾形象地說,商務部每天都會有人忙于大大小小貿易摩擦的協調、談判和解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