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五年 中國紡織品悲喜路
- 2001年我國紡織品出口額為534.4億美元,而今年1-10月,我國紡織品和服裝進出口總值已達1350.31億美元,與此同時紡織品還實現貿易順差1075.57億美元。 而這些背后還包括接踵而來的貿易摩擦、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等對紡織品行業的“利空”消息。被認為中國入世后受益最大行業之一的紡織品行業,走過了悲喜5年路。
初入市的欣喜
2001年中國入世之前,已經經歷過國內大規模整合的紡織品行業,被認為是中國當時最具國際競爭力的行業。
當時,美國福特基金會的一項研究預測顯示,入世后中國的紡織品出口額將增長60%以上,而服裝出口額將增長200%以上。
市場普遍認為,在中國加入WTO以后,由于許多貿易壁壘都將逐步降低,人力資本和原材料資本相對低廉的中國,將繼續為紡織品類商品第一大出口國,紡織品制造商及其相關產業將在未來時間內獲益匪淺。
該項研究還預測,由于受到連帶影響,中國的紡織品和服裝產量將分別增長5%和74%,并且創造大約50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
反傾銷接踵踏來
然而中國紡織品的好日子并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反傾銷隨之也接踵而至。
據統計,中國入世之前,10年間遇到8起反傾銷,而入世以后,平均每年都有6-8起反傾銷案。而這些日益增長的反傾銷案,三分之一以上都針對中國的紡織品。
中國紡織品受到了來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兩個方面忌憚的反傾銷,業內人士表示。 主動出擊 中國紡織品絕處逢生
2004年5月20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對麻紗等74類紡織品加征出口關稅,幅度達到當年1月首次宣布征收此類關稅時的四倍。中國試圖以讓步與妥協的姿態來處理與歐美的紡織品貿易爭端。這場爭端正愈演愈烈:而在此前,歐盟剛剛宣布對來自中國的T恤和麻紗采取特保措施,美國更已針對七種中國紡織品實施特別保護。